产业结构在调整中
产业结构在调整中
二十一队调整产业结构概况
二十一队是1956年建立的农业生产队,1985年有603人,其中职工188名;耕地15,200亩,
其中播种14,100亩;农机具基本配套。
该队建立20多年一直以种植粮豆为主,经济效益不高,其中最好的1983年,总产值也只有
了6.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63.9万元,占83%;工副业10万元,占13%;牧业3万元,占4%。人均
收入229元。虽然每年都盈利,但无法扩大再生产,职工的收入只能维持在温饱状态。
1984年,二十一队办了家庭农场,广开门路,发展多种经营。他们以调整农业内部比例为
基础,以发展队办工副业为重点,以扶持家庭经济为补充,全面调整产业结构,具体做法是:
(一)调整农作物比例,提高单产,增加农业产值。
1985年,兴办了以独户经营为主的家庭农场,种植业内部的比例做了调整,粮豆面积下降
到10,500亩,经济作物上升到3,540亩,比1984年增长了77%(其中甜菜1,200亩、大麦1,800亩、
其它是瓜菜等,新栽黑加伦300亩)。他们提出了“粮豆减面积不减总产”的口号。加强田间
管理,,合理施肥、用药,大田作物全部化学灭草。虽然1985年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但小
麦亩产仍达到167.5公斤,比1984年增加6.5公斤。农业总产值77.2万元。
(二)发展队办加工工业,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该队1983年建成了一座1,300平方米的大麦芽生产车间,试产了77吨。1984年生产428吨,
产值37万元。又办起了粉条加工车间,年产值1.7万元。1984年全队工副业产值增加到39万元。
1985年稳定了粉条生产,扩大大麦芽生产规模,自筹资金14万元,扩建大麦芽车间,生产能
力由原来年产600吨上升到1,800吨。1985年生产720吨,产值65万元。由于大麦芽质量好,价
格合理,秦皇岛昌宝啤酒厂与之签订了年购1,400吨的10年合同。职工群众又自筹资金28万元,
新建800平方米黑加伦果汁加工车间,当年土建工程已完成80%,预定1986年6月投产,当年
可生产果汁150吨,产值40万元。1985年工业产值比1984年增长了61%。
(三)扶持家庭作坊、养殖,发展多种经营。
二十一队充分利用闲散劳力和剩余时间,把那些不适合队办的经营项目让职工群众自己搞,
职工于加信准备自己加工塑料鞋底。队长丁启运就把《农垦报》刊登的一篇有关这方面的资
料介绍给他,并帮助他解决电动机和部分零件。职工徐锡录和张国明想养鸡,队里就为他们提
供390平方米的房屋。鸡多缺饲料,队里帮助职工王忠贵等购买了粉碎机,为饲养户加工饲料。
现在全队有家庭小作坊11个,其中塑料鞋底加工1户,做豆腐2户,加工面条2户,加工饲料3
户,磨粮3户,另外还有3个个体商业户。全队150人家,家家养猪,户户养鸡。1985年共出栏
肥猪250头,还存栏母猪26头,仔猪300头;饲养产蛋鸡6,000只,超过百只的有8户,9户共养
牛21头。本年从事家庭加工业、养殖业、商业和其它行业的37人,平均每人收入1,510元。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143.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
77.2万元,工业产值60.6万元,副业产值6.1万元,工副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46.4%。全队每
人平均收入628元(不舍家庭工副业、养殖业等收入),比1984年增长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