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1971年-1980年

1971年-1980年



1971年

2月下旬在十七连与二十二连之间公路南建十六连。
3月2日 团第三次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会与首次四好连队代表会合开,称“双
代会”。与会412名代表,26人大会发言,中心内容是“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会期9天,3
月10日结束。
3月上旬十二连迁到十八连南4公里处建新点,变养猪为农。
5月12日十团首次党代会召开。
7月 职工第二次调整工资。
9月15日 七连前哨排(打渔队)捕一条550公斤大鳇鱼。
10月 打土井抗旱,到1972年春,全团共打井208眼,用木材100立方米,这些井涝天水
满,旱天水干,不起作用,后被风沙淤塞或人工填平。
11月 十九连撤销,原址改为干部训练队,付金贵任队长。
11月下旬开始挖草炭土(旱河床底多年沉积的烂草污泥)改良土壤,到1973年3个冬春,共
挖草炭土2万方。
本年 按“扫仓库”的指示,进行清产核资,清积压物资493种,33,266件,价值
151,600元;清呆滞商品价值6万元,帐外物资1,200元。
本年 大田种植实行“一宽、二双、三不单,间、混、套、”,玉米混间大豆、小豆近
6万亩,大豆85%“满垅灌。


1972年

1月9日 江滨公路移交萝北县。
3月 值班营撤销。
3月 成立卫生防疫站。
春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医院派绝育手术小组到场,为400名夫妇做了绝育手术,
效果良好。
5月27日 团成立计划生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7月5日 曲明光任十团党委书记兼政委。
7月下旬黑龙江洪水冲垮旱河水闸,旱河坎儿下被淹,大水持续20多天,旱河水位海拔
62.18米。
10月 被江水淹没的一连、三连的人员,水退之后回到原地重建连队。二连人员调兵团
驻地建房,二连没再复建。
12月 十三连撤销,人员分散。
12月下旬在原十三连建立水利工程连。
本年 新安置就业的职工子女实行供应制。


1973年

春 由于上年秋雨冬雪造成春涝,地里大面积明水,有的地片水深将近1米,春耕生产
困难极大,团里提出“全力以赴,抗涝抢播”的口号。
2月7日 团成立防疫领导小组,组长姜永久,副组长韩殿义,组员4人。
3月 从商店分出理发、被服、粮油供应、修理、照像等小组成立服务站。
本年 由于播期推迟,水分充足,气温偏高,小麦长势过旺,秸秆高而弱,倒伏严重、
粒瘪,亩产39.5公斤,略高于收成最低的1962年。
本年 农牧生产队工人试行工资部分保留,部分评工记分按分分配的办法。


1974年

2月20日 团召开农业学大寨会议,与会380人,会上表扬奖励了学大寨的先进集体和个
人,布置了以后农业学大寨的工作任务。会期7天。会后,学大寨进入了高潮。
3月 前哨排从七连分出编为四连,主要任务是放哨巡逻,其次是打鱼。
8月中旬团第一中学成立。
10月18日江滨农场第一任场长贺长春病逝,卒年52岁。卒前任十团副团长。
年末 团部地区成立街道委员会,主任卢献振,继任候淑芳。居民区划为7个委,以后
增至10个。


1975年

8月 第九批哈尔滨市(道外区)知识青年29名来团。
9月26日 十团常委决定恢复一、三连建制。
10月 粮油加工厂榨油车间楼房建成,安装使用浸出式榨油机,第二年正式投产。
冬 旱河水闸第二次修成。
12月 变电所从后勤处分出成为独立单位,称电业所。
12月 十团召开首次共青团代表会。
12月18日18时30分,电业所值班员用带火炉灰盖地上的柴油引起火灾,烧毁机房、高压开
关柜、电动机等物资600余件,损失3万元。


1976年

1月15日 上午,团在俱乐部召开追悼周恩来总理逝世大会,参加1,300人。
4月5日 在俱乐部召开千人大会,反击右倾翻案风,团党委常委及各单位代表上台发言
表态。
6月 黑龙江大晾子防洪堤建成。
7月2日 成立以副团长李凤民为主任的11人江滨农场科技委员会。同时设科技科,两年
后撤销,由农机科代管。
7月 四连自造一艘载重300吨的驳船,名为“萝江驳一号”。
8月 第十批哈尔滨市(道外区)知识青年56名来团。
9月11日 团举行毛泽东主席吊唁仪式,到17日,共9,000人参加。
18日下午,在广场召开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参加4,000人。
10月 水塔建成,一直未用,部分水管损失。
12月18日恢复农场。
本年 住户自打压水井。到1978年,全场住户普遍有了压水井。


1977年

2月 陈永康任场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
2月 宣布原团机关编制改变,设26个科室。
4月下旬成立公安局和法庭,并恢复人民武装部。
5月 首次试验化学药灭草。
7月12日场召开第二次共青团代表会。
7月末 十四连扬水站建成。
8月 四连自造一艘300马力拖轮,名为“萝江拖二号”,试水成功。
10月 职工第三次调整工资。
12月 石相如任江滨农场革委会主任。


1978年

2月12日场召开科技大会,与会164人,奖励先进集体17个、个人51名。
3月12日场召开第二次学大寨会议,与会350人,会期5天,17日结束。会上表扬奖励了学
大寨先进集体和个人。
4月上旬在原苗圃的基础上建立林业管理站,并改二十九连为林场。
6月12日 场成立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8人组成,主任石相如。
8月 场开展计划生育大会战,273对育龄夫妇采取了绝育措施。
10月1日 旱河水闸重新建成使用,工程1976年动工,投资43万元。
本年 下乡知识青年大批返城。


1979年

1月21日 12时30分,在三十连场院路上,十七连胶轮拖拉机上的火箭弹爆炸,造成6人
死亡,13人受伤(情节“安全工作”中较详)。
1月 第四次调资结束。
4月 恢复工会组织,全场共成立53个分会。
4月 张运生任江滨农场党委书记。
4月2日 场发出“提倡晚婚,实行计划生育”的通知,号召1对夫妇只生1个孩子。5月
10日,又发出了有关晚婚和计划生育的暂行规定,共6条23款。限制结婚年龄男25周岁,女23
岁。
4月 十二连撤销,人员分散各单位。
5月 洪保权任江滨农场场长。
8月上旬场职业高中成立,由副校长王海生负责筹建等具体工作,场一中代管。
9月1日 召开场第三次共青团代表会。
10月1日 二十连扬水站建成,投资32.5万元。
10月1日 七队旱河大桥建成,承受量为13吨。
10月25日场拖轮“萝江二号”由佳木斯运煤返回,行至松花江桦川县新城公社一段,转航
时钢丝绳拉断,驳船压在拖轮上,致拖轮沉没。第二年2月,经绥滨县航运打捞二队打捞出水。
这次沉船损失2万元。
11月 职工第五次调资。
11月29日,管局党委授予江滨农场第一批技术人员技术职称,被授予职称的有副场长王宽
厚(农艺师)、农业科副科长徐德福(农艺师)、畜牧科副科长董升(兽医师)、畜牧科技术员冯夫
成(畜牧师)、计财科科长丁连光(会计师)。
12月25日场召开落实政策大会,为文革期间错划的103人平反。会后9个月里先后又为38人
平反。
本年 七队、八队试种的480亩水稻亩产156公斤,获得成功。
本年 打井抗旱,全年打机井116眼,是宝泉岭农场管理局打机井最多的农场。
本年 生产单位实行基本工资加奖励、见利分成的办法这一年,
本年 场部开放农贸市场。


1980年

1月6日 召开场第二次党代会。
1月8日至9日,出现近时期最低气温-40℃。
1月中旬各基层单位名称改变,原十团八连改为江滨农场一队,七连为二队,六连为三队,
五连为四队,一连为五队,三连为六队,十四连为七队,二十连为八队,二十五连为九队,
二十二连为十队,二十八连为十一队,三十一连为十二队,三十二连为十三队,三十连为十四
队,二十七连为十五队,二十六队为十六队,二十四连为十七队,二十三连为十八队,二十一
连为十九队,十八连为二十队,十七连为二十一队,十一连为二十二队,十连为二十三队,九
连为二十四队,十六连工程二队,十五连为科研站,基建连为基建队,运输连为汽车队。
1月 建立职工业余学习制度,办业余学校21所,参加学习约700人。
春 二十一队等4个生产队发生猪瘟,延至1981年,326头猪因病死亡。
春 大量植树造林,植造面积4,100亩,是历来最多的一年。
5月26日 场召开一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会上宣布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6月12日 粮油加工厂职工田明海下菜窖挖酒糟中毒身亡,下窖抢救的十六队职工蔡志
泉、粮油加工厂职工刘德臣也中毒。死亡。
9月15日 场西北方面十二、十三队和林场下了20分钟的冰雹,雹粒直径2厘米左右。最
大的有8厘米,
10月21日大雪,降水27.8毫米;26日,又降39.8毫米。两次降水强度都是历史上最高纪录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