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概况

第二章 农机

第一节 概况



1956年春,黑龙江省萝北拖拉机站的第一台拖拉机驶进江滨荒原,揭开了这里农机史的第
一页。那时,负责江滨地区开荒的尽机站一队、三队和五队。有国外进口拖拉机14台(混合台,
下同),1958年,又进13台。这些拖拉机的主要任务是开荒翻地。种、管、收仍然是人工畜
力,连马拉摇背收割机和马拉播种机都是有限的。1958年拖拉机站解散,在江滨地区开荒的人
和机车一同归了萝北农场十一、十二作业区。
农机史上新的一页,是国产拖拉机的使用。1959年以后,“东方红”履带拖拉机、“KT—
30”、“T—4.9”牵引式收割机、“东风”自走式收割机以及整地、播种、管理等农具陆续进
场,一改农机具不足和进口机械缺件不便修理的状况,耕、种、管、收田间作业基本上使用了
机械,并且具备修理农机具的能力。70年代,进“东方红—?5”履带拖拉机,平均每年5台;
80年代基本稳定在原有的数量上,而收割机和胶轮拖拉机都增加了1倍。
1985年是江滨农机史上的一次变革,农机具转卖给家庭农场,共转卖农牧机具1,641台、
件。其中,履带拖拉机142台,胶轮拖拉机78台,联合收割机107台,各种农具1,202台、件。
只有少数状态不好和非农牧业生产单位的机具没转卖。这期间,家庭农场集资购置了一部分农
机具,以“小四轮”拖拉机为多,本场的农机修造厂除了修理而外,从1984年,开始制造“小
四轮”拖拉机、水稻筑埂机、秸杆抛撒器(1982年已开始制造)等小型农机具,以适应家庭经营
的需要。1985年全场有履带拖拉机151台,联合收割机110台。
建场以来,农机能力基本上能担负耕作和收获的需要。农田耕作机械能力高于收获机械。
因此,胶轮拖拉机多不用于田间作业,而是用来运输。下表是建场、十团组建、恢复农场、兴
办家庭农场当年农机负担耕地面积情况。
全场农机负担耕地面积情况表
单位:台、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