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机务管理
第四节 机务管理
机务管理内容很多,这里就人员配备训练和农具场、规章制度三个方面做以简述。
一、人员配备及训练
萝北县拖拉机站人员是第一批机务工作和技术人员。后随农业机械增加,每年都要挑选一
部分思想、工作、体质比较好的青年充实和扩大农机队伍。1985年共有机务人员1,657名(不包
括修造厂人员)。(历年机务人员数“劳动工资”一章“各业职工人数表”有统计)每个生产队
有机务人员50来名,各种机车人员配备一般为:
大型履带拖拉机 4—6人
中型履带拖拉机 3—5人
轮式拖拉机 1—2人
自走联合收割机 2—3人
牵引联合收割机 2人
一机车人员为机组,两人以上的机组有组长、驾驶员各1名。
60一70年代谁能成为一名拖拉机手或者是学员感到光荣,不仅男青年如此、女青年也梦寐
以求,在头几批招收的学员中,就有33名女青年。又招收过女学员约百名,因体力不顶或工作
不便,逐渐脱离。
为了提高机务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每年冬,机务人员都要集中学习训练,由技术员和老
机务工作者担任教师。1959年—1985年,共办农机训练班42期,平均每期30天,每年受训约
1,500人次。在机务人员中有,
工程师 3名
工人技师 2名
助理工程师 9名
技术员 12名
驾驶员 1,460名
二、农具场
随着农机数量的增加,1963年各队建农具场,存放农机具,配一两人管理。这以前,农具
没有专地存放,哪里作业撂在哪里。初时的农具场很简陋,在队址附近选一块稍高的地片便是,
少数有简易零件库。1964年,普遍整建,场地扩大,有了正式库房;配专职主任1名,保管
员2—3名;订立了部分制度。文化大革命头两年,农具场建设停滞。从1970年起,重建或扩建,
每个连队有场地1—2万平方米。地面加高,辅沙石,压实整平,四周开排水沟,沟边栽有树
木,外筑围墙。场内建起比较正规的零件库、油料库和修理保养间,房建面积400—500平方米。
农具场的标准化建设是1977年以后,总局农机部门对场地、油库、零件库和保养间规定了标
准,提出了要求。场执行认真,每季度检查1次,年终大检查,合格的颁发证书。1978—1980
年,全场有17个农具场由总局发给了标准管理合格证书。1985年春,农机具、库房、保养间转
卖给职工家庭农场。农具场废弃,有的荒芜,有的种了地;有的库房、保养间被拆掉或改成住
房。农机具分散停放,管理不便,容易丢失毁坏部件,十五队就曾两次发生割胎事件。同时,
也影响环境美化。
半年过后,已有十六队等11个生产队重新整建使用农具场,农机具集中停放管理,由各有
机户交一定费用。
三、规章制度
场实行的先是农垦部颁发的《国营农场机务规章》,而后实行的是生产建设兵团制定的机
务规章,与前者大同小异。1977年实行农场总局制定的规章,内容与前二者有增有删。规章基
本相同,执行有严有松。开荒初期到文化大革命开始这一阶段,机务管理严格,维修、作业、
保养事事照章而行。机务人员把规章制度作为最高准则,一丝不苟,倘若违犯,将受到严肃处
理。1957年,一名电焊工驾驶“Z—25K”胶轮拖拉机掉入路旁沟里,触断一根羊角轴,被判6
个月徒刑。也是在这前后,一台拖拉机作业时掉了放油螺塞,导致后桥进泥,车长被记大过。
执章之严,从以上两例处理中可见一斑。车长、驾驶员、学员三者之间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
车长对全车负责,其他人员分工负责,必须服从车长的指挥。机车出了事故,本车组成员在思
想、业务考核时不及格,责任要由车长担负。徒弟尊敬师傅,眼精手快肯吃苦,是学员们最基
本的条件之一,他们总是及时保养农机具,要求是“收车后达到出车前状态”。当然,师傅们
也关心学员,真心实意传授技能。文化大革命及十团初期,规章制度不被重视,甚至列为“管、
卡、压”范畴。管理人员也不敢严格强调,无政府义主渗入农机管理。职责范围不够明确,
都说了算,又都说了不算,训练放松。执章受到“突出政治”的干扰,对违章的处理要看“政
治表现”。所谓“政治表现”无非是家庭成份、本人出身和历史,很少从规章制度方面查找原
因。1970年,八连有台车夜间耙地,开车的打瞌睡,拖拉机爬到了前车的耙上,将耙压坏,只
写一份检查了事。使用保养也不认真,经常的是延长保养时间,交接班不见人。执章不严就难
免事故的发生,单是农机致人身伤亡事故,1969—1971年就有11起。这些教训引起了对农机规
章制度的重视,会议强调,检查评比,混乱情况有所好转。1978年后,规章制度逐步健全,完
善。并通过多项措施引起大家注意:机务规章印成小册子,人手一册,要求经常学习对照;场、
队两级每年分别组织专业干部和全体机务人员学习培训,并加强了农机工人的岗位责任制,
力求照章办事;坚持标准化管理的检查评比,场每年两次普查,农机部门每阶段定期检查,队
随时抽查,查后鉴定评比,奖优罚劣。1982年,奖励生产队2个、车组85个、场库28个;被罚
生产队4个、车组26个、场库27个。1985年,场设农机监理所,对农机实行法律和行政管理,
制定春检年检制度,合格发证,减少了无证驾车现象;一度曾被忽视的其它各项规章制度都已
恢复。不照章行事的情况虽然还存在,但明显减少。
四、农机设备转卖
1984年12月7日,场三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了“农机设备作价转卖的具体办法”。各
农、牧、林、副业生产单位的农机转卖给农机工人。各种机车85%转卖给了原车组长或驾驶员,
其余为一般农机工人所买。
计价办法:以净值为依据,以原值和技术状态为基础,以市场同类型的现行价格为参考,
合理作价。动力机械的计价公式是:
[净值+(原值-净值)×状态系数-已预提修理费]×折价系数
1、5年内的按净值的80%—90%;
2、6年以上的,按原值的30%—40%;
3、状态极差又不适用的,按原值的10%—15%。
全场共有农机具2,120台、件,已卖出农、牧机具1,641台、件,转买金额375.1万,占净
值144.6%。未转卖的机具479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