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水利工程

第三节 水利工程



旱河一干渠1960年开工,1963年竣工,1966—1967年人工扩建,共5万土方,长6公里;东
南起三队二、三号地之间,经二十三队、四队、砖瓦厂,由七队一号地与四队五号地之间入旱
河,受益耕地面积1.5万亩。
旱河二干渠1960年开工,1963年竣工,1966—1967年人工扩建,计3万土方,长4公里;南
起八队十二号地和二十一队号外地之间,经八队8个地号,由一、四号地之间北入旱河,受益
耕地1.5万亩。
旱河三干渠1960年开工,1963年竣工,1966—1967年扩建。共25万土方,长12公里;南起
十四队十五号地,经十四队、十一队、十五队、十六队、十队、九队,由八队西八里弯入旱河,
受益耕地8.5万亩。
向阳排水总丰渠1960年开工,1967年开通,共98万土方,长10公里;南起二十四队三号地,
经一队由江滨、绥滨两场交界处入黑龙江。江滨受益耕地18万亩。(包括各干渠在内)。
向阳总干渠一、二排水渠均在1965年修成,1966—1967年扩建,一干渠土方2万,长4公里;
西南起三队二号地,由二队九、四号之间入向阳排水总干渠,受益耕地1.5万亩。二干渠土
方3万,长5公里,西起科研站经二十三队、一队入向阳总干,受益地1.5万亩。
向阳总干渠南排水渠1966年动工,翌年开通。土方31万,长21公里(场内一段),西起名山、
军川两场交界的莲花泡,经军川、江滨两场交界的江滨农场十四队、十五队、十七队、十九
队、二十队、二十二队,在二十四队接入总干渠,控制面积近40万亩。
旱河四干渠1966—1967年修成,共23万土方,长10公里;西南起莲花泡,经江滨十三队、
十四队、十二队,由林场北入旱河,受益耕地3.7万亩。
旱河五干渠1966—1967年修成,共5万土方,长3.8公里;起十二队三号地,由十二队北入
旱河。受益耕地1万亩。
向阳总干渠北排水渠1967年当年完成,共27万土方,长13公里;西起十八队二号地,经二
十队、二十一队、二十二队、二十三队,由二十四队二、三号地之间入向阳排水总干渠。受益
耕地6万亩。
十四连灌水干渠1970年当年完成,4万土方,长3公里,灌溉耕地0.5万亩。
二十连灌水干渠1970年当年完成,共6万土方,长3公里,灌溉耕地1万亩。
黑龙江防洪堤于1975年施工,1976年竣工;南起三间房,北至肇兴公社前锋大队,全长
6.5公里;底宽28米,上宽4米,高4米,坡度1:3,土方38万。
旱河水闸第一次施工于1970年。翌年竣工,土方5万;1972年被洪水冲垮。二次施工于
1975年,翌年竣工,土方6万;水利技术员刘少峰设计。水闸建成,形成旱河水库,水面积170
万平方米,容水量400万立方米,一般在300万,防洪堤和水闸建成,4万亩耕地免遭洪灾,可提
灌1.5万亩水田。
十四连扬水站1977年当年完成,每秒钟可提水0.8立方米,由水利技术员徐建国设计。
二十连扬水站1979年当年完成。每秒钟可提水1.6立方米。由水暖技术员刘连羽设计。
附:水利工程土方量及其投资统计表、1984年抗洪抢险简记。空白栏系无统计。
水利工程土方量统计表 单位:万立方米、万元


1984年抗洪抢险简记
1984年8月,黑龙江洪水,江滨地势最高水位海拔62.72米,超出近代最高水位0.52米。
洪水面前,全场动员,抗灾抢险,自8月14日到25日,共出动人工5,000多,汽车160台次,
胶轮拖拉机3,680工时,推土机2,734小时,轮船2艘;用草袋19,000条,麻袋7,000条,钢材
1.5吨,木材12立方米,取土5万立方米。经过10多个昼夜奋战,取得了抗洪抢险彻底胜利。
8月中旬开始,江水来势汹涌,沿江人工防洪堤和旱河水闸面临严重考验。两个设施其一
不保,洪水将淹没肇兴全乡大部土地房屋和场内两个生产队一个养殖场,关系不小。因此,场
防汛指挥部反复研究,决定采取“护闸、固坝、转移”三条措施。
防洪堤和水闸建于1976年。堤长6.5公里,闸宽10米,3个闸门,水流量每秒30立方米。两
项工程建后未严格维修,闸缝漏水,堤有险段。
护闸固坝是当务之急,护闸则是急中之急。8月11日,在闸门内侧安了一道木门,试图减
轻压力。然而,木门缝隙漏水严重,没有明显效果。8月16日,江水急速上涨,已达61.83米,
对闸门压力增大,漏水加重,如不采取进一步措施,早晚会被冲开无疑。指挥部当机立断,决
定堵死闸门。8月17日,抽掉了机关和8个基层单位共400多人,上11台推土机,征集上千条麻
袋、塑料袋装土,全力堵闸。水高流急工程非常艰难,特别是合拢收口工程,更是难上加难,
先后推堵20余次,几百个土袋全被急流冲走。缝越冲越大,水越流越急,外部水压也越来越严
重,多耽搁一分钟,就多一份危险,情势刻不容缓。指挥部成员、技术人员和职工群众共同察
看分析,确定非一次性突击抢堵不可。3月13日中午,一次集中了400多个土袋,一声号令,齐
推同下,……工商科助理员罗仁考等七八人冒险整理位置不正的土袋,挡住了最后一道缝隙的
水流——堵闸工程历经两天胜利成功一一抗洪抢险的一个关键性措施终于落实了!
在另一个战场上,加固堤坝的工程也在加紧进行,十几台推土机昼夜隆隆作响,江堤不断
加高加厚加固。然而,洪峰一个接一个,更兼连日风雨,浪冲水浸,使高于水面仅剩1米的堤
坝岌岌可危。从8月19日到22日,每天集中18个单位1,500余人、20多台推土机,分兵把口,夜
以继日突击抢修险段。为防万一,又组织250人的巡检队伍,每天24小时反复查看,提出“寸
土必查,滴水不过”的口号,发现鼠洞蚁穴,立即报告,及时抢修。二十队有人见坝内一处水
有旋涡,发现一漏水狐洞,队长李克福、农机修造厂副书记孙守俊毫不迟疑,各带工人跳入水
中堵险,未成大患。
最高洪峰到来前夕,抢险固,坝进入了决战阶段,经过将近10个昼夜巡视、指挥、决策的
指挥部成员已非常疲惫。担任总指挥的场党委书记张运生,年过半百,既抓抗洪抢险,又负责
农场日常工作,日日夜夜,来来往往,从未消停。副总指挥佟本兴(副场长,代行场长职权)一
直在工地,往往两三个昼夜不合眼,血丝满布,咽喉发炎,饮食难下。其他成员也是始终没离
开工地,劳累过度,明显消瘦。尽管如此,他们不离险区一步,坚持现场指挥。千百工人积极
主动,团结奋斗,无一人一时停息。在堤坝与洪水不相上下、风雨洪水夹攻的紧急关头,共同
商定,采取了“里护外固上加高”的合理措施,坝内护上了土袋,坝外坝上推土机连推带压。
上下齐心协力,加固了4个险段,长千米;堵修了36个漏洞险区,保住了大坝,取得了又一个
胜利。
为防不测,在护闸固坝的同时,转移工作进展迅速,在场党委副书记李宝生和总农艺师孙
宝林的指挥下,组织周密,3天之内,将旱河坎下五队、六队、养殖场的人员、物资全部转移
完毕。共转移安置职工群众500余人,抢运粮食850吨、化肥100吨,转移亲鱼120尾、鱼苗20万
尾,扑捞商品鱼300公斤。并且接待安置了肇兴乡17个村屯群众650人,接受牲畜170头。村屯
群众全住在人口与之相似的九队。人员多,时间集中,九队职工群众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先人
后已,帮人所难,争相腾房倒炕,拿出好吃好穿,热情照顾村民,宁可自已,睡桌子板凳,吃
凉饭饮生水。有位村屯干部不胜感激地说:“真是水火无情人有情啊,”
艰苦的劳动换取了胜利成果,半个月奋力抗洪抢险,保住了场内2个生产队、1个投资60万
元的养殖场;34,000亩大田作物免于水患,还有肇兴村屯的大部分土地房屋;总投资83万元的
防洪堤和水闸安然无恙;江滨人民又受到一次锻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