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工养鱼
第二节 人工养鱼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江滨北靠黑龙江,内有旱河,南有向阳水渠,汛期可引两江之
水,水利资源可谓得天独厚,人工养鱼早被注意。1970年二十五连在人工水池里放养鲤鱼苗2
万尾,封冻后因水浅缺氧而全部死亡。同年十九连在高士轩泡放鲤鱼苗8万尾,两年后每尾平
均长到300克,1972年黑龙江洪水漫过泡面,所养之鱼随水跑掉。1971年和1977年二十五连分
别在候家泡和月牙泡放养过鲤鱼和鲢鱼,因未清塘,被肉食鱼类吃掉大半,一部分被偷捕,个
别幸存者,大的长到1公斤。1983年农场在旱河下游建养鱼场,将四队坎下到江口一段旱河做
自然池,水面1,200亩;又在旱河南侧建人工池180亩,翌年放养鲢、草、鲤鱼,面积有自然池
全部水面和人工池30亩。当年生产商品鱼7吨,鱼苗30万尾。1985年所有水面全部投放使用,
生产商品鱼13吨、鱼苗50万尾。最大的花鲢3.5公斤。黑龙江省水产学校每年有师生10余名来
实习,帮助管理、指导。1984年全场有10户建池养鱼,合计水面110亩,主要是鲢鱼、鲫鱼。
个体养鱼因缺乏经验,效益不高。江滨养鱼大有前途,场已定为重点开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