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鱼类捕捞

第三节 鱼类捕捞



江滨在垦荒之前,说“瓢舀鱼”不算过份。人们用最原始的捕捞渔具,如鱼叉、抄罗之类,
不多费力,便可捉到,就是赤手空拳也能摸到不少,确如瓢舀勺盛一般。垦荒初期的50年代,
人们常常吃鱼,却没有卖鱼买鱼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大量捕鱼,以济粮之不足。不仅大
鱼被捕过量,连从来没人吃过的老头鱼、泥鳅、河蚌之类也被“尝鲜”。之后,人口越来越多,
捕捞量越来越大,捕捞工具和方法也越来越繁多巧妙。拉网、旋网、趟网、挂网、张网、滚
钩、二道钩、豆饼钩、甩钩等,公私皆渔,水中鱼大减。冬春之交,多数池沼水塘被刨了“冰
窟窿”,鱼、虾、螺、蛙无拘大小皆被挖了“干锅”。捕鱼的严重无政府主义破坏了渔业的发
展。农场虽三令五申,十团还烧过偷渔者的网具,然而,始终未能制止,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形势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充分利用水利资源,人工养殖,计划捕捞,是渔业的重要措施。
本场打鱼队18—25人从事打鱼,平均每年在黑龙江捕鱼8—10吨;60年代每年平均将近15
吨;1969年以后,界江局势紧张,打鱼队(当时称四连)以边防为主,很少捕鱼;70年代末期到
80年代鱼少而捕者多,捕量渐少。1985年江面分段承包给个人,捕捞量有所增加。其中鳇鲟占
50%,其次是白鱼、大马哈,再次是杂鱼。自春到秋,鱼汛大致是“白鱼、鳇鲟一鲤鱼杂鱼—
大马哈—白鱼、鳇鲟”,冬季下挂网多得白鱼、杂鱼。大马哈回游产卵于9月下旬到10月上旬
经本场江段,捕期一个月,一般年份可捕100—200条,400—600公斤,多时800—1,000公斤。
附:历年捕鱼数量表。空白栏为零星捕鱼数,量小,未统计;此表不含私捕数。
历年捕鱼量统计表 单位 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