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医疗
第二节 医疗
一、概况
解放前,这里的医疗工作落后,人们既缺乏医疗知识又无治病条件,患病染疾,用民间土
方,巫医假药往往夹杂其中。医院、诊所只有县城才有,路远药贵,技术水平不高,现在看来
很平常的疾病,如阑尾、肺炎等等,当时都是不治之症。1945年后的一段时间,以上情况也没
明显好转。
随着荒原的开发,医疗工作也不断发展。1958年,十一、十二两个分场各成立了卫生院。
能诊治一般疾病。那时,医疗设备很少,药物仅有百余种,医务人员总共不到10名,卫生院只
能起到诊所的作用,较重的疾病要送到外地医治。
医疗工作的新发展是1963年,两个分场的卫生院合并为江滨农场职工医院,建起了较为正
规的门诊和病房,增添了设备,健全了规章制度,技术力量相应加强。全院有医护人员19名,
医生大部分是多年从事本职工作的。医疗设备也有增加,已有了200毫安x光机,1,000倍显微
镜和简单的手术设备。全院有内科、外科、五官科及病房。病房有床位20张,此后医疗事业发
展。1985年已有医护人员78名。医疗技术水平提高。1979年以后,医护人员技术考核,共评出
中等医务职称以上的53人。其中主治医师1名,医师6名,药剂师1名,x光师1名;医士等44名。
设备进一步增加,主要医疗器械70来台件,价值约40万元,中西药物600余种,病房分内、
外、妇3科,有病床70张,门诊有内、外、五官、牙、妇产、中医、针灸、处置、放射、化验、
心电、药房等16个科室。
门诊每年平均接收就诊病人1—3万人次,住院床日数1,300—1,800个。门诊与出院诊断符
合率为85—90%,治疗有效率90—95%,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一85%。外科除能做各种小手术
外,还能做胃、,脾、胆囊、肾、肠切除和骨折、胸壁结核等手术,妇产科除一般手术外,还
能做剖腹产、宫外孕等。每年手术80—100例,无菌甲级愈合率98—100%。
二、设备
医院房建总面积4,002平方米,其中门诊600平方米,病院1,400平方米。
1985年主要医疗器械有:
超声波医疗机 1台
超短波医疗机 1台
200毫安x光机 2台
50毫安100千伏x光镜 1台
电冰箱 3台
显微镜(其中有裂隙灯和双筒式)4台
高压灭菌器 1台
721分光光度计 1台
万能手术床 1台
循环式麻醉机 1台
综合手术床 1台
高频电刀 1台
九孔无影灯 1台
心电图机 2台
超声检查机 1台
空气调节器 1台
净化工作台 1台
离心机 1台
微量震荡机 1台
万分之一分析天平 2台
妇科检查床 1台
综合产床 1台
遮光仪 1台
旋光仪 1台
酸度计 2台
水浴箱 1个
孵育箱 1个
三、中医
场职工医院设有中医科,医生2名。处方多为中成药。中成药有40—50种,饮片120—140
种,不全。
1970年大兴中草药,这年春天,总局医院工作队进场,宣传推广中草药,掀起了挖草药的
热潮。为了鉴别各类药用植物,场搞了标本展览,组织宣讲,把采集中草药作为一项政治任务
完成,规定每人50斤。秋后,大都完成了采药任务,共采集草、木本药用植物127种,5,300公
斤。以柴胡、黄柏、蒲公英、艾蒿、芍药、穿地龙、车前子等为多,用来自制注射剂、散剂、
膏剂、药丸共56种。当时,治感冒、腹泻、头痛多用草药,收到一定效果。可惜的是这项工作
没有坚持经常,采集和制作带有盲目性。处理不及时,保管不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目前,
不少患者想求中医,尤其是慢性病患者,但苦于本地药物不全,技术力量单薄。
四、民间医疗
民间医疗是整个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素常患病,随时可治。解放后的十几年,民间医疗
比较普遍,以后也未中断。鸦片是这里民间的常用药,局部疼痛、咳嗽、感冒等,不少人口服,
肠道疾病,吃点也有疗效。此物虽被禁止,但仍有少量保存。有些人用草木灰、“马粪包”
包敷伤口,消炎止血。艾蒿也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春天采集晾干,熬水洗“风气”。伤风受寒
拔火罐,周身不适推拿按摩,始终是人们常用的治疗办法。前几年兴起喝红茶菌水,据说对治
病健身有益。民间医疗有一定的科学根据,但也有不讲科学的。有时会误诊误治。70年代有几
年一些人注射公鸡血、清晨喝几碗生凉水治病,可能此属。另有服“五毒”(蛇、蝎、蜈蚣、
壁虎、蟾蜍)“攻毒”的,恐怕也有问题。
附:“双乌散”配方
“双乌散”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配方
场职工医院医师罗禄经多年探索,配制“双乌散”,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观察10
例,9例痊愈,1例好转。
一、处方生川乌、生草乌各1—2两,上等曲酒1斤。
二、配法将生川乌、生草乌研成细末备用。
三、用法曲酒加温到烫手,调药末为稠糊,涂于患面,上至眼下,下到嘴上,厚薄适中。
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放在药面热敷,凉了换热,持续一小时半到两小时,每日一至二次。
四、注意此药有毒,勿入眼、嘴。如所敷药发干,洒酒保持湿润。嘴眼歪斜纠正后再用药
一两次,巩固疗效。
五、医疗费用
1958年以前,垦荒队员及其家属等医疗记账,后来有的还了,有的核销了。1959年开始职
工享受公费医疗,家属半费。1984年医疗费管理办法改革。变场卫生医疗部门统一管理为各单
位掌握使用。1984年另行改变,将每个职工全年平均应占的医疗费的1/2发给个人,职工医疗
实行半费。医疗费一直是按全场工资总额的6.5%。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