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卫生防疫 一、计划防疫与预防接种
本场防疫部门每年按规定编制免疫计划,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1985年,全场0—7周岁学
龄前儿童1,986名全部建立计划免疫卡片和接种证。
1963年全场普种了牛痘疫苗,天花根治。1966年,接种麻疹疫苗,发放小儿麻痹糖丸,注
“白百破”三联菌苗,因接种普遍,3种病患从未发生。这一年,食品工作人员接种伤寒、副
伤寒甲乙3联菌苗,这部分人未发生此种病患,而在其他人员中发生过5例。1971年儿童普遍注
射卡介苗,70年代以后肺结核发病率明显降低。
1985年各种生物制品接种情况:
麻疹减毒活疫苗应种786人,实种773人,接种率为98.3%
脊髓灰质炎糖丸活疫苗应种1,068人,实种1,036人,接种率97%。
白百破三联混合制剂应种352人,实种343人,接种率97.4%。
白百二联疫苗应种217人,实种212人,接种率97.6%。
卡介苗应种1,019人,实种971人,接种率95.2%。
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应种213人,实种192人,接种率90.1%。
流脑疫苗应种1,732人,实种1,634人,接种率94.3%。
二、地方常见病
本处无明显严重的地方病,比较起来,以下几种为多见:
甲状腺肿年发病率在0.47‰,60年代稍重。多数不明显,脖子稍粗,仅有个别人肿大。因
缺少设备,不能对饮水和食品进行化验分析。防治方法是注射碘油,口服碘化钾及碘盐,常吃
含碘多的食物,都有一定疗效。
1985年甲状腺肿检查情况统计:
受检7—14岁学生3,192名
生理肿大295人,I度198人,Ⅱ度13人。
受检15岁以上学生及成人14,014名
生理肿大107人,I度102人,Ⅱ度10人。
出血热近几年患者有增加,平均每年3—5例,原因是鼠害严重,据测,1984年本场鼠的密
度为50%,超规定9倍。防疫站每年制毒饵发放灭鼠,有效果,但因施放不普遍,以及毒死猫等
链索反映,鼠害仍很严重。过多扑杀鼠之天敌,也是鼠多的原因之一。因此,出血热可能有增
无减。
慢性气管炎是寒冷地区常见病,这里也有发生,老年人较多。原向阳屯140余人,患者有
30人。死亡者多数是后期转为肺气肿。60年代以后,患者减少,年发病率为0.3‰。气管炎没有
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只有从预防着手,减少呼吸感染。
关节炎由于开荒时工作和居住条件差,老垦荒队员几乎都有程度不同的病,情。保暖防潮
是防治此病的好方法,秋冬多穿衣,春天晚换装,睡热炕,对防治此病都有益处。
齿龋一种极为普遍的疾病,大多数人都有过病史。70年代以来小儿龋齿逐年增加。托儿所
3周岁以上小儿,有一半牙齿发育不全或龋齿。据分析主要原因是甜食过多。限制小儿过多吃
糖,尤其是睡前不要吃酸、甜食物,是防病的重要途径。另外,滥用四环素、土霉素也是不可
忽视的致病原因。
恶性肿瘤发病率为0.3‰,患者有增长趋势。已发现18种,以肺癌为多,其次是胃癌。这
两种癌约占癌发病率70%。其它是肝癌、肠癌、乳腺癌、子宫癌、食道癌、喉癌、膀胱癌、直
肠癌、血癌、胆管癌、淋状上皮细胞癌、阴茎癌、淋巴癌、肾胚胎癌、脑癌、皮癌都有病例。
癌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中间,婴幼少儿有患淋巴肉瘤、肾胚胎瘤、脑癌和白血病的。有神经病史。
1979年3月上旬,在左乳头上部发现一无痛硬块,高梁粒大小,口诉其夫。次日入院检查,
未引起注意。4月初,肿块增大似玉米粒,仍无痛,去室泉岭农场管理局中心医院检查,为乳
腺癌,当即做全乳切除手术。术后20余日回家疗养,已8年感觉良好。平时曹无嗜好,不吸烟
喝酒,衣食住行皆如常人。
三、1977年以来法定传染病统记
1985年肺结核病人数:I组16名,Ⅱ组89名,Ⅲ组31名,共136名。
四、饮食卫生
饮水:从前饮水卫生不太好。一个屯子或生产队只有一两口水井,有人用无人管,更没有
卫生措施,大敞口,没盖,没栏,没台,鸡鸭鹅狗嘻戏,常常坠入其中。有的离厕所很近。打
水用具都是自带,饮水桶、用水桶都有,井水从不消毒。本地人有喝生水习惯。每年夏天常常
发生不同程度的痢疾。
从1973年始,团部地区少数人家自打压水井,既卫生又方便。1974年计划在团部地区供自
来水。水塔建了,管子买了,然而,由于十团撤销,未能实现。自来水无望,场部地区除了个
别水质不好的住房外都打了压水井。到1978年,生产队住户也打了压水井。饮水卫生条件改善。
食品:1967年以前,由于条件所限,住房屋内没有专门厨房,缺少厨柜,苍蝇蟑螂也多。
70年代,锅灶都抹以水泥,有的贴上瓷砖,间壁起专门厨房,有了厨柜,食物保存严密,有的
罩上了纱罩,苍蝇、蟑螂见少。另外各户都有砖砌菜窖,成了天然的食物保鲜仓库,除了冬天
放新鲜菜果,夏天还可以存放新鲜鱼肉蔬菜。
本场的食品加工和销售,在《食品卫生法》颁布以前,卫生防疫制度不健全,不严格,曾
发生过食物中毒,如1969年机关食堂牛肉中毒24人,经抢救无死亡。至于病菌传播,可想而知。
1983年实行食品卫生法,加强了卫生防疫管理,建立健全制度,经常检查监督。三年来检查
百余次:处理不符合卫生法事件15起,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年度体检3次,12名法定传染病患
者调离了食品本业。1985年,全场全民、集体、个体食品加工、销售企业74家,从业344人,
基本上做到了加工工艺流程合理,经销单位工具售货,饮食餐具消毒灭菌,从业人员身体健康,
畜禽屠宰经过检疫。70年代以后,有几起轻度蘑菇中毒,无其它食品中毒现象。
五、环境卫生
道路狭窄不平,无排水沟,雨天泥泞,鸡鸭猪狗无处不有,垃圾粪便随地可见。这就是以
前居民点环境的写照,直到80年代有的地方还有类似情况。
十团拿出了一定的人力,辅以义务劳动,结合水利建设挖沟整路,植树绿化。对树木保护
及环境卫生制订了一些制度纪律。虽情况有所好转但是没有根本改变,雨天多数道路泥泞,车
辆受阻,人亦难行。旱天尘土飞扬,空气混浊。每户厕所多建在路旁,粪便暴露;不少地段长
年积水,垃圾和病死的畜禽街头可见。
1982年,组织环境美化、绿化、净化大会战,对推进环境卫生工作起了积极作用。此后,
这项工作有进展,但上述问题还没彻底改变。相比之下,室内和个人卫生好得多。多数人家屋
里摆设整齐,几净窗明,厨具清洁,被褥常凉晒;衣服勤洗换,时常洗澡剪指甲,除个别老年
人和小孩外都刷牙,便后饭前洗手。臭虫绝迹,虱子少见,跳蚤也不多了。人们说:“现在顾
里不顾外,从里到外越来越脏,院里比屋里脏,街上比院里脏”。
六、寿命统计
1981—1985年全场简略寿命统计表
男性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