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妙法捕鱼

妙法捕鱼



江滨农场北靠黑龙江,沿江有旱河以及大大小小的水塘水泡。水多鱼多,捕鱼的人就多,
捕鱼的方法也多。
早年间鱼多人少,捕鱼的方法很简单。本地老屯子的人好下“花篮”,也就是“须笼”。
笼里搁块豆饼,放进水中。不大功夫,就会钻进去半下子鱼。几个须笼能起几十斤。涨水时,
捉小青蛙下几个“蹶搭勾”,就能溜几条大鲶鱼或黑鱼。
垦荒队来了,队员们捕鱼不善于用鱼具,有的想吃鱼,干脆下水摸,也能摸到不少。1962
年麦收时节,十二分场一队酒坊职工徐丰斌到旱河洗澡,碰上鱼群,澡也不顾洗了,半个钟头
功夫,小的扔掉不算,光斤八重的大鲫鱼就抓了一麻袋。
随着人口的增加,捕鱼不再那么容易了。为了捕到鱼,方法越来越多,越想越巧。单是网,
就有趟网、旋网、挂网、扳网;钩,则有滚钩、甩钩、豆饼钩等等。再如钓鱼的食饵,有的
用蚯蚓,有的用肉,有的用面食,有的用骨头下“斡子”,有的还带上光亮……。天真的鱼儿,
怎能逃得脱计谋无穷的打鱼人之手。
三队教员孙权玉善于捕鱼。他介绍过一种逮鳌花鱼的诀窍。一般人都知道鳌花好吃,雄鳌
为最,有道是“三花五罗鳌为首,鳌中公子更少有”。这种鱼雌多雄少,如果能捕捞到一条公
鳌花,不要着急吃,将它拴到船尾,母鳌就会自动找上门来投亲,看准水情撒下网,准能打上
不少鳌花鱼。
爱捕鱼的人经常琢磨鱼的习性规律,因势利导,诱而捕之。有一种名叫池沼公鱼的白色小
鱼,这里的人习惯地叫它“白条鱼”或“面条鱼”。这种小鱼只有两三毛钱一斤。别看便宜,
营养价值却很高,出口一斤活鱼能值百八十元。这种鱼过去不被注意。最近几年有人发现了它,
并观察到它生活在黑龙江与旱河交接的河口附近,每当早春晚秋二十来天的短时间里,到流
动着的“活水”处产卵、交尾。这时如果下个小扳网,一两分钟起一次,就能有半面盆,三两
个小时可扳好几塑料袋。池沼公鱼的规律性和时间观念特别强,过了一定的时机任你千网万网,
不见一条,
还有善于钻研捕鱼者,连个小扳网也不用,就能得到很多鲫鱼、鲶鱼。七队的稻田,提灌
进去的水回流到水塘里,从坎上稻田到坎下水塘有个几米长的高坡,水经坡下,淙淙有声。时
常有一二两重的鲫鱼、鲶鱼迎水成串而上,堆积在一处,翻来滚去。七队有几个职工家属常在
夜间人静时,拿把氘篱或抄罗,拎条麻袋,到坡下水流里去舀鱼。这可真是地地道道的“瓢舀
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