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气候气象 一、气候
农场属大陆性北温带气候,冬春寒冷干燥,夏秋高温多雨。
二、气象
年均气温2.83℃,较前期增高1.13℃。最高是1998年,3.7 ℃;最低是1987年,1.3 ℃。7
月最热,平均33℃上下,2000年达到38.1℃。1 月最冷,平均在-28℃上下,2000年最低,-
36.2℃。气温特点是冬夏昼夜温差较大,一般冬夏正反相差45℃,昼夜正反相差15℃。无霜期
通常从4 月末到10月初,年均134 天,最长的是1994年,152 天,最短的是1995年,121 天,
无霜期少于120 天,晚熟农作物则因贪青而减产。建场以来无霜期最短的是1985年,只有112
天。年均降水550 毫米,如均匀必丰收。低于450 毫米,会有旱灾,高于650 毫米,则会有涝
情。60年代平均降水516 毫米,70年代464 毫米,80年代585 毫米,90年代553.5 毫米。15年
中降水量最少的是1997年,315.7 毫米,最多的是1987年,792.6 毫米。年均日照2252小时,
比前期少106 小时;年积温2575.6℃,比前期多5.4 ℃;年均蒸发量1136.4毫米;年均风速3.4
米/秒,较前期减轻,主要得益于防护林带。
附气象资料总表(详见农业章)
历年气象资料总表
(1986~2000年)
表1-1
三、异常气象
冰雹
农场时发冰雹,15年中发生17场。发生比较频繁的是1990年前后五六年间。大多集中在6
~7 月。发生日期最早的是1995年5 月19日,最晚的是1988年9 月20日,持续时间最长的是1992
年7 月16日一场,70分钟。雹粒最大的是1987年8 月2 日一场,一般与鸡蛋大小,最大如拳头,
重700 克。15年来农田受灾面积累计2.2 万公顷,是农场一年全部耕地。作物受灾程度平均六
成半。未发生冰雹的年份有1986、1994、1995、1996、1998和2000年。(雹灾详情见农业章)
气温异常
1986年5 月3 日的最高温度由前一日的16℃,骤升到26.5℃,4 日30.2℃,5 日30.8℃,6
月22.9℃。7 日骤降到0.7 ℃,8 日-3.2 ℃,9 日再降至-4.1 ℃。部分菜苗被冻死。这是
农场有史以来5 月初五天之内温度高低值差最大的一年。
龙卷风
1992年7 月25日12时许,一场龙卷风在七队路东生成,向农场场部北边的果糖厂而来,由
弱变强,卷起直径约50米,高约100 米的黑色尘柱。旋风将果糖厂房盖、房山水泥墙卷起,厂
院30多个重15公斤的铁桶卷到空中约30米,越过厂房,抛入半公里外的沙坑中;一抱粗的杨树
连根拔起;高压水泥线柱中的铁筋拧成15个劲儿的“麻花”;一台“小四轮”被卷到空中约20
米高;砖砌围墙全部刮倒;停在砖厂门外的一台“55”胶轮车被推到墙上,撞塌围墙闯入院内;
龙卷风中心及边缘地区的房屋顶部大部分被掀起,受灾严重的有果糖厂、砖瓦厂、鞋帽厂及部
分居民住房。直接损失70多万元。此后,风势变弱,向东南方向而去。幸亏是中午,外面无人,
没造成多大人员伤亡,只有一妇女在离风中心较远处,被风吹撞线杆上,受轻伤。
雷电
1998年4 月9 日,农历三月十三日,晚6 时许,雷电交加,后有中雨,雷雨来的之早前所
未有。一般雷雨出现在5 月中旬。
1999年10月20日,6 时43分,农场西南上空云集,出现闪电,雷声阵阵。这是农场有史以
来最晚期雷电。通常9 月下旬少有雷电。
最小温差
2001年4 月2 日,昼夜温差只有2℃,从来未见。白天最高温度1℃,凌晨最低温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