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
第六章 教育改革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
一、校园长负责制
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负责制实行于1985年,校长、园长全面负责校、园的行政管理、
教育教学、财务管理、人员调配等项工作,制定了具体的权力范围和责任制,权责结合。校、
园长所负责的各项工作,都要接受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校、园党支部和民主监督,并发挥集体
领导作用。实行办事公开化,定期向全体员工做述职报告。及时向上级和单位领导班子汇报、
通报工作情况。这一制度在实行中不断得以完善,保证了基础教育机制正常有效运行。
二、教师考核制度
按照国家1991年制定的教师考核的若干规定,农场教育部门制定了一整套关于教职员工德、
能、绩、纪等全面的细化目标。校、园组织了由党政领导、各口主任、学年组长、教师代表参
加的考评小组,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学期学年认真考核,逐人逐条对照打分,经本人认可签
字后,拿到全体员工大会上审议确定。考核结果既是对个人表现的总体评价,也是评优晋级的
依据。
三、后勤社会化
后勤社会化,既中、小学食堂市场化,个人承包经营。中学食堂1998年就实行这一办法,
小学食堂2000年实行。事先学校制定承包方案,评估标的,小学标的2.7 万元,中学3 万元,
暗标明投,同等条件优先于原岗位人员。两个食堂均各有2 人竞包,按方案定1 人,签订承包
合同,并成立由学校领导、总务主任、师生代表、食堂主管组成的伙食管理委员会,进行监督。
食堂每周定出食谱。学生每月伙食费:小学一至三年级82元,四至五年级87元。中学按年级分
别是100 元、120 元、130 元、140 元。食堂工作人员都是原来人员,行政上由学校管理。
四、经费管理
中小学教育经费一直由农场定额拨款,教育科审核监督开支,学校合理掌握使用。幼儿园
经费1999年之前也是同样办法。2000年,为使幼儿园逐步实现民办社办,达到自收自支程度,
农场只负担固定资产折旧和编制人员工资总额的50%,共17.8万元,其余自理。当年因入园幼
儿较多,实现了创收目标。15年来,中小学及幼儿园经费管理比较严格,未出现坐收坐支及乱
收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