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种子 一、良种繁育
进入80年代,种子开始专业生产。1990年,选定了9个具备条件的生产队为种子生产基地。
其中1个原种队、8个良种队。种子公司与之签订合同,核发许可证。每年由种子公司举办技术
培训班,平均培训50~60人。专业部门对种子作物栽培、生长、收藏全过程监控,田间观察指
导。基本达到了以抗逆、优质、高产为主栽品种的优化配置,形成与统一供种相配套的良种繁
育体系。
附主要作物种子历年引进繁育表
历年小麦品种引进繁育表
(1986~2000年)
表3-10
历年玉米品种引进繁育表
(1986~2000年)
表3-11
历年水稻品种引进繁育表
(1986~2000年)
表3-12
历年大豆品种引进繁育表
(1986~2000年)
表3-13
二、种子供应70~80年代,除玉米大多使用农场统一繁育的杂交品种外,其余的为生产队
自选、自繁、自留、自用,农场调剂。80年代以后,逐步向统一供种方向转化。1991年由场内
单一调剂,转为半调剂半统供。1995年起,全场统一由种子公司供种。为防止“多、乱、杂、
病”状况出现,农场根据《种子法》制定了相应的规定,严格实施。1996年,有8 个生产队私
自购进小麦种子25吨,出现燕麦扩散。查后,每吨罚款1000元。改革形势发展,种子供求也随
之放开,但必须是正规渠道。
三、种子检验
种子化验初时比较简单。1991年,种子公司建起了种子检验室。1997年改建楼房,检验室
扩为100 平方米,配置了光照箱、真空数粒仪、净度分析台、电子天平、电子秤、恒温干燥箱,
自建了检验操作台、光照发芽室、样本储藏柜。公司4 名检验员先后去浙江农业大学、山东农
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进修,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健全、严格了各种规程,明确了
责任。种子检验精密程度达到了标准,检验报告数据与实际生产应用基本一致。
四、种子加工1986年前,种子加工大部分工序靠人工。1987年购进1 台精选机,向机械化
加工迈出了第一步。1991年又购置了两套小型加工生产设备,机械加工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实
现国家提出的种子生产专业化、质量标准化、管理法制化、加工机械化、经营集团化的目标,
1996年初,农场投资85万元,引进加工设备,又投资158 万元建种子加工厂。房建工程1996年
10月竣工,11月末设备安装完毕,当年运转。加工厂精选能力每小时5 吨,烘干能力每天50吨,
各项质量指标均能达到要求,是垦区首批种子产业化达标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