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个体私营工业 改革之初,个体工业崭露头角,有30多家,以服装、木器和食品加工为多。因为当时
场办工业仍居统治地位,个体工业没有多大竞争能力。90年代场办队办工业走下坡路,下岗分
流职工增多,一些有专长的人,陆续办起了个体加工业。原来吃“大锅饭”、喝“小锅粥”的
场队办工业纷纷下马,到90年代末,农场工业基本上是个体私营一统天下。有个体业户46家,
其中粮油加工7家、木器6家,食品饮料20家,酒坊6家,其它7家,私营工业企业4家,从业人员
总共约300,是改革前的三分之一。私营企业概况如下。
金鹏木器厂 1996年,由离职的粮油厂厂长张金林开办,投资20万元,录用下岗待业人员
10~15名;年加工锯材1000立方米,制做木器5000~6000件,年产值60~70万元,效益较好。
宏兴砖厂 1998年5 月,原砖厂厂长徐贤忠等4 人出资92万元买下了农场砖厂,变国营为
私营,更名为宏兴砖厂,徐贤忠任厂长,员工60人。年产红砖700 万块左右,产值约100 万元。
经营有利。
龙达机械厂 原是农场农机厂,2000年5 月,由原来的厂长苏振国、副厂长范志军等4 人
以91万元买断,更名为龙达机械厂,厂长先是田心胜,后是范志军,长期员工28人,仍是农机
制造修理业务,年产值约50万元。效益一般。
华祥粮油有限公司 2000年5 月,农场粮油加工厂以200 万元的价格卖给了鹤岗业主郑福
阳,更名为华祥粮油有限公司,郑为经理。买断后,当年未开工,只是维修厂房,改造原浸油
车间,并将原先日处理大豆30吨的加工能力提升到100 吨。正式开工后,产品有豆油、豆粕、
豆粉、面粉。经营有利。
附历年工业职工统计表
历年工业职工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3-32
(产值见计财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