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工养殖
第二节 人工养殖
农场水资源充足,常年地表自然水面积约800 公顷,适于淡水养殖。改革以后,先
后兴办了10个个体人工鱼池,总面积10公顷,因管理不善和技术不高,三五年后亏本荒废。
1983年,农场在四队旱河坎下开辟淡水养殖场,有人工鱼池12公顷,利用旱河河口一段自然水
面80公顷。当时,养殖场亩产商品鱼300 ~400 斤,鱼苗还销往附近3 个农场。省水产学校几
十名师生长期在该场实验指导。1987年6.6 亩鱼池创亩产1078斤的高产纪录,1989年,创出了
全场鱼池平均亩产660 市斤高产,倍受重视。农场总局总投资100 万元拓建成40公顷鱼池,计
划建成一个农垦系统年产500 吨一流的淡水鱼养殖基地。后因配套资金、措施不到位,建成的
鱼池闲置。90年代往后,淡水养殖数量一年不如一年,主要原因是抗衡不了外来商品鱼的价格
挑战。养殖水面收缩,1994年,将剩余15公顷人工鱼池中的12公顷转卖给4 户个体经营,效益
一般,农场淡水鱼养殖种类有:链、鳙、草、鲤、鲫,没有新品种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