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道路桥梁 一、公路
农场运输以公路为主。80年代初至今,场内公路总长一直是109 公里。其中主干线鹤绥公
路的一段西起十二队,东至一队,31公里。场内有循环公路,自场部经二十、十五、十四、十
三队至十二队,全长28.5公里。1998年以后,此路改由二十四队经二十二、二十、十五、十四、
十三队至十二队,全长304 公里,其余是场内公路,由场部或鹤绥公路通往二十四队5 公里,
二十三队1 公里,二十二队5 公里,十九队10公里,十七队7 公里,十五队、十四队、十三队
各约4 公里,林场3 公里,九队4 公里,八队4 公里,六队8 公里,五队8 公里(经四队),
另有三间房11公里。70%以上路段四季畅通,雨雪很大时有10~20公里行车困难。
二、公路养护
鹤绥公路由地方养护。场内公路养护改革前由所在单位担负。农场有要求有检查、状态较
好。养护最好的是十九队至场部循环路一段(2 公里),平坦整齐,雨雪无阻。改革以后,组
织了专职养护人员由街道委员会管理,养路5 人。农场每年投资十来万元。1986年,街道委员
会与菜队合并,称“养路队”,养路工人增到20名,其他人员从事种植。农场为养路投资逐年
增至20万元。这期间公路养护较好,整修了一些状态较差的路段,管理也比较严格。如1988年,
全体养路工人集中住勤半个月,修通了十三队至十二队约4 公里的一段道路,使农场南部公路
得以循环。1993年,交通科变动隶属关系,交由上级管辖,农场不再投资养路,改由养路费提
取。办法是:所收养路费定额上交后,余留部分的80%用于场内公路养护。1994年,交通科成
立了公路管理站,21人。经费从每年17万元增至30万元。交通科不堪重负,2000年撤销了公路
管理站,筹划新的养路办法,尚未出台。在公路养护中,生产队及所在单位承担一定义务。义
务之一,看护好各自路面,防止毁坏,履带拖拉机不准上路,重型农具过路不准着地,雨天不
准机动车辆通行等。义务之二,路边沟渠及时清修,整齐畅通,无丛生杂草,桥涵不堵塞。以
上义务,虽有明文,但执行不力,另在公路养护上一直存在指标、责任不够明确的问题。
三、桥梁
1966~1982年先后建公路桥12座,因其维修由交通、水利协管,互相依赖,年久失修,造
成局部损坏。1986年以来陆续修建了旱河北总干桥,河北一干1 、2 号桥、河北二干桥、河北
三干桥、向排二干桥、旱排四支桥、向排南干六支桥、旱排三干四支桥8 座公路桥。
公路桥梁情况表
表3-35 单位:米 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