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计划

第五节 计划


这里的计划,指的是经济发展计划,包括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这一期间,制订了3个“
五年计划”,主要指标均已达到。特别是粮豆总产,1990年就实现了亿斤大关;1996年超过了两
亿。年人均纯收入1999年达到了4000多元,超过原计划1000多元。

该时期的年度生产、财务计划有12年完成,3 年(1987、1991、1992)未完成。未完成的
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及生产防护能力低下。

为保证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实现,农场及基层生产经营单位要编制季节、月份阶段性计
划。

农场生产、财务计划由计财、农业、工业、畜牧、物资等部门编制,场长办公会议或场党
政班子会议研究确定,然后由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计划期止,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完成情
况。基层单位则由职工民主大会听取审议。

改革前期,农场生产经营统一指挥的成分较多,计划的指令性相对较强,随着放开程度的
加大,指令性计划减少,除了一些硬指标如上缴利费、流动资金标准、甜菜种植、水稻甜菜玉
米移栽科技推广项目而外,其它大都是指导性计划。

该时期实行力度比较大的长期计划有3 个,一个是“五项达标”(工会章劳动竞赛中有记),
一个是小康队建设(社会编有记),还有一个是农业综合开发。

农业综合开发

农业综合开发1988年开始运行,始称三江平原开发,1991年改称农业综合开发。1993年前,
由农场计财科兼管,1994年农场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办公室,与计财科合署,是一个集计
划、财务、项目管理为一体的综合部门。主任由计财科长兼任,专职副主任1 名。农业综合开
发主要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发
展优质生态农业,达到农业增产、职工增收、农场增效之目的。

1988~2000年,农业综合开发走过13年历程,按3 年为一个开发建设期计,已开发建设4
期零1 年,共改造中低产田20334 公顷,其中:治涝11867 公顷,旱改水8467公顷。总投资4016.5
万元,其中:国拨1566.2万元,农行贷款713.8 万元,农场自筹1736.5万元。完成主要工程量
有:水利土方844.8 万立方米,桥2 座,涵洞537 个,机井702 眼,农电线路配套50公里,水
泥晒场8.9 万平方米,库房1920平方米,机耕路115 公里,农业机械517 台套,钢骨架大棚150
栋,农田防护林913 公顷,苗圃21公顷,示范推广新科技19933 公顷。

在新形势下,国家提出农业综合开发要实现两个转变:即由过去以改造中低产田和开垦宜
农荒地相结合,转到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停止开垦荒地,把农业综合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有
机结合起来;由以往增加农产品产量为主,转到积极调整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努力发展优质
高产高效农业上来。以后的农业综合开发主要任务是坚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
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要建设大型优质高产粮食生产基地,优质饲料作物
生产基地,发展节水灌溉,建设生态农业。农场遵循了这个指导方针。

农场第一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被评为黑龙江省先进,第二、三、四期开发项目被农垦总局
评为先进。

  附农业综合开发历期主要工程完成情况

   农业综合开发历期完成开发任务投资表
(1988~2000年)
表4-8 单位:万亩 万元


  
注:此表与下表耕地面积按原始表单位“万亩”。

   农业综合开发历期主要工程完成情况表
表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