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历届党委

第五编 政治

第一章 中共江滨农场委员会

第一节 历届党委



一、历届党委

第五届党委 1986年10月由第五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书记:李宝生,副书记:佟本兴、杨
少先、委员:苏宗元、杨云昌、杨德喜、李连春、单积平(女)、高玉宝。期间,党委书记李
宝生19 87 年调离,唐树学调任;1989年唐树学调离,副书记杨少先升任;1990年杨少先调离,
工会主席苏宗元升任。

第六届党委 1990年4 月由第六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书记:苏宗元,副书记:佟本兴、杨
玉珊,委员:杨云昌、杨志刚、李连春、岳古阳、原君海、熊玉林。

第七届党委 1994年12月由第七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书记:苏宗元,副书记:岳古阳、杨
玉珊,委员:杨云昌、陆家坤、李富春、张福庆、赵洪仁、梁月升。期间,

1996年苏宗元退休,陆书富调任书记。

第八届党委 1999年6 月由第八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书记:陆书富,副书记:岳古阳、赵
洪仁,委员:杨玉珊、陆家坤、梁月升、焦光。期间,2000年陆书富改任农场场长,杨殿明调
任书记。

二、各届党委的主要工作

五届党委 在四届党委组织进行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继续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坚持改革,针对改革初期出现的“回潮”思想倾向,大力落实上级关于“巩固,完善,提高”
的指导方针,提出“不管东南西北风,抓住改革不放松”的口号,结合实际开展改革教育,解
决出现的实际问题,稳定完善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管体制。并在工商企业中实行了承包
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保证了工商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六届党委 致力于种植业结构调整,改造低产田,根据农场白浆土多的特点,狠抓了“旱
改水”,实行优惠政策,采取多项措施,支持鼓励开发水稻生产,使低产地变成了高产田。与
此同时,场党委扎扎实实落实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关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决定》,在场队两级
班子中开展“查、办”活动,查脱离群众的表现,倡导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三年中,各
级领导班子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000件,其中农场办得比较大的事有:稳定利费标准、筹资购
买先进农机、整帮亏损大户、维修校舍医院、建立信访联络网、解决“吃黑面”问题等16件。
受到欢迎拥护。六届党委注意加强自身建设。1992年建立健全了15项党组织建设制度,增强了
组织观念和党组织的战斗力。

七届党委 推行科技兴农,加大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推广先进技术30项,其中水稻旱育稀
植、钵育摆栽、玉米甜菜移栽,效果明显。期间,粮豆产量大幅提高,突破了10万吨大关。1995
年出现了产值增长1000万元、粮豆总产增长1 万吨、利润增长100 万元、人均收入增长1000元
的好年头,摘掉了贫困场帽子,进入富裕场行列,冠以“富强场”称号。七届党委加大农业改
革力度,全场所有家庭农场彻底实现了生产费、生活费自理。

八届党委 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美化环境,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农场被评为省级文明城
镇。八届党委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确立了“两牛一鹿”(奶牛、肉牛、梅花鹿)养殖业发展
方向,成为“龙头”,使养殖业产值跃居农场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强,形成一大支柱。

三、机关党委

机关党委成立于1979年,有专职书记和干事。1984年精减了专职人员,由场党委副书记兼
任机关党委书记,办公室主任为副书记。1992年配了专职书记崔景峰,机关党委所属10个党支
部。1993年以后未设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