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党员

第二节 党员


全场党员人数在900 ~1200之间,其中女党员约占10%。党员平均年龄较前略有上
升,1986年45.2岁,2000年46.5岁,最大年龄的91岁,最年轻的22岁。文化程度明显提高,
1986年平均接近初中,2000年高中上下。党员中,大部分是干部和管理人员,工人群众党员仅
占10%。2000年,离退休党员207 名,约占党员总数的16%。非党积极分子每年在100 ~300
之间,每年发展新党员20~50名,1995年最多,60名,1998年最少,7 名。1993年以前,为保
证新党员质量,上级限定数额,一年控制在20名以内;1994年取消了这一规定,要求按条件严
格把关,每年入党人数升至40名上下。

党员联系户 这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项具体有效的活动,场党委一直抓紧不放,
先叫“党员三包”,凡有活动能力的党员,有的“包房”,有的“包户”,有的“包人”,做
经常性的群众工作。“包房”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环境卫生、安全防火、邻里团结。“包户”的
主要工作任务是脱贫致富、家庭和睦。“包人”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后进变先进。也有称“四包”
的,多了一个“包区”,是干部的责任范围。90年代末,“三包”改称为联系户活动,提出
“三创、两联、一帮”,要求党员带头创当致富户、科技户、文明户,还要联系带动一个科技
户、一个文明户,再帮助一个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有差距的住户。标准较前高。此项工作,党委、
党支部年年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党员个人有目标计划,有实际行动,有定期汇报。工作
做得比较实在,75%能完成工作任务。

考评党员 先称评议党员,后叫党员百分考核。此项工作每年一次。党员在支部大会上自
我总结,同志们讲评,支部记录。干部党员的考核评议要有场党委派人到场。90年代以前,评
议党员还请群众代表参加,后来不请了。考评内容以党章党员五条和党员干部五条为标准,场
党委成员的考评另加具体目标,党员百分考核为5 条20项,其5 条如下:

第一条 服从执行组织决议(20分);

第二条 遵守法纪,不以权谋私,不分亲疏,不拉帮结伙(20分);

第三条 积极参加组织生活,每季向组织汇报一次(20分);

第四条 做好本职工作,完成组织交办的任务,做好“四包”工作(20分);

第五条 为群众服务,及时反映群众意见,帮助群众处理问题(20分);

党员考评,65分以下为不合格党员,66~84分为基本合格党员,85~94分为合格党员,95
分为农场优秀党员,96分以上,可以申报上级优秀党员。综合统计,每次考核不合格党员5 ~
10名,约占党员总数的0.7 ~0.8 %;基本合格的140 ~150 名,约占15%;合格的700 ~800
名,约占75~80%;优秀的60~90名,约占7 ~9 %。

流动党员管理 改革开放,流动人员多,党员的流动量相应加大,1986年仅有6 名,2000
年则有66名。所谓流动党员,指半年以上不在本地本单位。针对这种情况,场党委建立了外出
党员申请制度,规定:外出党员先向支部申请,经支部研究同意,确定联系人,一般为党支部
书记。外出党员填写“外出党员登记表”,一式两份,一份支部留存,一份报组织部审批备案。
联系人定期(至少一季度)与外出党员联系一次,了解外出党员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年
终党支部对外出党员做出鉴定。2000年已有63名外出党员填报了“登记表”,3 名未办此手续。
场内个体经营的党员管理比较松散,:少数参加组织生活,多数只是交党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