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队伍建设

第四章 宣传

第一节 队伍建设


农场专职宣传教育工作者将近百人,包括场党委主管领导及宣传部、团委、工会、学校
政教人员和党支部书记。兼职宣教人员约150人,包括党校人员、党支部宣传委员、团支部书记、
广播电视工作者、通讯报道员等。宣传部1993年以前有6人,以后逐年减为5~3人。

  部长及任期:

  杨玉珊  1985~1990

  原君海  1990~1993

  张福庆  1993~1996

  谢志刚  1996~2000

  焦 光(政工部部长)  2000

场党委一直重视提高宣教人员的素质。一是增强事业心,使之热心于本职工作。宣教人员
中普遍有一种片面想法:磨嘴皮,耍笔杆,既没钱,又少权。尤其是80年代中期,受“一手硬,
一手软”的冲击,出现了压缩政工机构和人员、淡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宣教人员思想波动
较大。场党委及时组织政工干部学习讨论,召开经验交流会,从理论和实践上认识宣教工作的
重要性。1989年,场党委首次表彰奖励了14名先进思想政治工作者。农场党政领导经常与政工
干部对话交谈,随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工作乃至生活问题。政工人员安定了思想,增强了责任
感,发挥了积极性。二是提高文化业务水平。80年代初,宣教队伍平均文化是初中,大部分未
经过专门训练,业务不够熟练,工作有一定困难。为改变这一状况,1989年农场开办了为期三
年的党政干部大专函授班,70名专兼职政工干部参加了学习。期间选送了10多名政工干部到高
校进修,又用以会代训、办临时学习班等办法进行培训。90年代中期政工宣教干部的文化程度
达到了大专,少数取得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相应提高。1991年末评政工职
称,高级政工师1 人,中级16人,初级91人。2000年高级11人,中级27人,初级119 人。三是
向年轻化转变。90年代以前,曾存在“年轻力壮当队长,年老体弱改书记”的倾向,当时政工
宣教人员的平均年龄是44岁,2000年降为3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