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劳动竞赛

第三节 劳动竞赛


农场劳动竞赛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常年性的,如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致富能手、科
技示范户、增产节约等等。一类是阶段性的,多在农忙季节或突击某项工作任务。常年性的竞
赛大部分由农场组织。阶段性的竞赛有些是基层单位组织的。如1991年十队秋翻地竞赛,有6台
拖拉机参加,定时、定量、定质、定耗,超标每亩奖现金0.50元,完不成同等标准扣罚。搞得
很像样。又如1996~1997年,基层单位开展劳动竞赛,自办、自检、自评、自奖罚。九队1997
年春耕竞赛评比,通过检评组的验收,一有机户被评为“信得过机车主”,奖励1000元,两个
质量差的机车主被指令返工,并分别罚款300、500元。

基层单位开展劳动竞赛,切合实际,灵活多样。如建筑公司举办了“砌砖、抹墙、扎架”
比赛,商店开展了“最佳售货员”活动,学校开展“教学能手”活动,医院进行“高技能、无
差错”竞赛,各有千秋,效果很好。类似竞赛,每年50次左右。

竞赛内容,原先有10项,称“十赛十看”,后来觉得其中有的项目重复,概括为“六赛”,
一赛效率,二赛质量,三赛安全,四赛低耗,五赛科技,六赛风格。不同项目的竞赛,各有具
体量化指标和细化要求。90年代,工商企业劳动竞赛有“十到”,即:产量到“率”,标准到
“级”,质量到“班”(次),定额到“量”,规章到“岗”,信息到“员”,现场到“长”,
教育到“人”,核算到“日”,销售到“网”。这是当时的工业科科长武怀杰提出的。全场性
劳动竞赛,事前制订方案,下发通知。开展当中,有动员,有检查,有评比,有奖励。常年开
展的,年终一次性评奖。阶段开展的,随时评奖,比如春播、麦收、秋收等,由宣传、工会、
共青团、武装部和有关业务部门组成检评小组,到现场验收,奖优罚劣。优者,就地戴红花照
相,发给毛巾、背心等小奖品,然后在电视及宣传栏张榜,以示鼓励。劣者,当场警告,重者
处罚。每次竞赛,受奖集体平均10~20个,个人20~30名;受罚者为受奖者的20%。

轰动比较大的劳动竞赛活动有“五小”、“五项达标”、“高产大王”三项。

“五小”活动 80年代末提出。“五小”,就是小发明,小改造,小革新,小建议,小实
验。这样的竞赛,自农场创建以来一直开展,早先叫增产节约,后来称“双增双节”(增产节
约,增收节支),再后来就是“五小”。这项竞赛,时间长,比较松散,没有大张旗鼓,对于
有成绩的,都予表彰。突出的有如下事例:

陈伟奇,原啤酒厂技术员,他本人以及与潘国举等人合作有多项技术革新及创发项目。

赵成录,原修造厂技术员、啤酒厂厂长,已发明两项专利,还有一些技术革新。

吴则军,原砖瓦厂职工,有多项有关制砖的技术创新,被共青团中央授予“星火”青年。

1986年,修造厂共革新技术20多项,其中“JB—25”稻麦两用收获机属省内独创。另有
“ZB—3 ”鱼池增氧机、“SN—150 ”输送机等,创利30多万元。1988年7 月,二十队团
支部书记李桂昌对喷药机喷头改造,喷雾由扇型成为锥型,喷射面集中,省药五分之三,药物
附着力强,杀伤力提高20%。各家庭农场都愿意用他的喷药车,除了喷药,还可喷肥。1988年8
月,举办首次“我为场长献计策”征文活动,共征集47篇,15篇获奖,提出162 条建议,采纳54
条。1999年第二次举办,81名职工群众进言献策,22篇获奖,32条建议被采纳。1997年,往集
“转变职能,服务基层”论文100 篇,其中较有价值的占三分之二。1997年,八队康拜因手王
洪富,将收割机“叶尼赛”4 米割台改为8 米。提高工效一倍。1997年,十五队将3 台“E—512”
联合收割机改装,大豆割茬由8 厘米降为3 厘米,损失率由10%降为5 %。这一革新推广全场。
1999年,九队、十四队、十八队改装收割机风力,减少跑粮。砖厂改装制砖机弹簧,提高工效
15倍。全年增收节支9 万多元。

“五项达标” “五项达标”是管理局1990年提出的。旨在实现管理局提出的农业、工业、
牧业、财务、精神文明建设五项工作的标准。5 年时间,基本达到“技术科学化,管理标准化,
手段现代化,服务社会化,效益理想化”。江滨农场当年和最后一年确定的主要目标是:1990


全场总产值  4000万元

粮豆总产   45万吨

人均年收入  700 元

农场盈利   120 万元1995年

全场总产值  7000万元

粮豆总产   65万吨

人均年收入  1500元

农场盈利   200 万元

农场大力宣传贯彻,把“达标”做为工作的指针,确定了每年应“达标”的基层单位,当
年首批达标的有一队、十一队、十四队、十六队、十八队、啤酒厂、粮油加工厂、江滨百货商
店、医院。1991年达标单位有二队、八队、十队、十二队、十三队、十五队、十七队、十九队、
二十队、砖瓦厂、电业局、一中、职业高中、幼儿园、畜牧公司、林场。

1992年有三队、四队、七队、二十二队、二十三队、二十四队、科研站、修造厂。

1993年其余单位全部达标,有五队、六队、九队、二十五队、林管站、木材厂、副业队、
养路队、工程队、养殖场、小学、鞋帽厂。

“五项达标”活动除了某些形式主义而外,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尤其是各行各业目标管
理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高产大王” 这项竞赛活动广泛开展于农、林、牧、工、渔及商贸业,意思是争做本行
业的佼佼者。曾有养殖场垦区首屈一指的高产鱼池(渔业章有记),二十队水稻高产户于国才,
江滨百货商店优质服务流动红旗获得者董舒平(女)、范瑞英(女)及其所在的售货组等。年
年都有评比奖励。谓之“大王”,是90年代末期的事情,范围在种植业高产户。较为闻名的有:
水稻三代高产大王(农业志有记)。

  其它种植、养殖户的“高产大王”年年都有评选表彰奖励,不一一记录。

  附历年全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统计表

   历年农场级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5-11



  注:1992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由各系统和基层单位表彰,农场未统一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