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治安 初期改革,法制建设欠缺,加之经济形势不太理想,屡发偷窃,失盗之物多为农机
配件、粮油肉食、自行车辆。甚至也有拆卸农机具、扎割轮胎等报复事件发生。此类案情,
错综复杂,难以侦破,影响安定。进入90年代,强化法制教育。开展全民学法、懂法、守法、
护法活动,法制意识增强;多次“严打”,震慑加大;农场改革步入理顺;经济形势看好,生
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人际关系趋于和谐。公安机关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警岗、自行车实行专
门管理、农机具集中停放等预防措施。因此,偷窃减少。但发生了几起恶性杀人案件。案虽偶
发,然而说明了公安工作顾此失彼的片面性。另外,该时期黄色音像、嫖娼卖淫等社会丑恶现
象亦有苗头。
尽管有些阴暗面,但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农场治安明显好转,社会安定,秩序良好,经
济突飞猛进,人民安居乐业。出现了多个类似十六队那样10多年无治安事件的“太平庄”。
1986~2000年,全场共发生治安案件332 起,全部查处。其中调解251 起。15年来,没有
治安转刑事案件。治安重在防范。这一时期,普遍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学习法律,遵守法
律,做到了学法到人,送法上门。一来减少了违法犯罪,二来提高了防范意识,初步形成了群
防群治局面。基层单位共配备保安员27名,重要部门安排更夫,全场共有更夫80名;特殊部门
还有值班员。值班员和更夫,必须是年富力强,责任心强,强调不准老弱上岗。加强监督检查,
共查出疏于职守71人次,其中更换9 人。1992年一天夜间检查更警工作,发现一工厂更夫睡觉,
更夫当场检讨,并下了保证。隔了1 个小时去复查,这位更夫又在酣睡。公安分局建议厂家换
人,第二天就换了。1989年成立了巡警队,保证了场部地区昼夜巡逻督查,增加了安全系数。
对外来包地、打工人口(每年在200 ~350 人),一一登记发证,身份籍贯不符者,重点查证。
1999年通过向流动人口原籍发函,抓获了在山东省单县涉嫌伤害致死一案犯嫌疑人朱荣。对本
场重点监控人员,成立了专门小组,采取了“分局包重点,基层包一般”的办法,控教结合,
全场受监控的127 人解控1 20人,占94.5%。帮教总人数92人,改好84人,改好率91%。为搞
好群防群治,1996年,成立了“110 ”报警台和3 个警务责任区。报警台24小时值勤,共接收
报警、求助300 多次,全部落实。警务区民警姓名、责任、联系地点街面上墙公布,接受事件
200 多,处理86%。
在注重“人防”同时,做好物防、技防。要害部门全部安装了铁门、铁栏窗、铁栅墙,谓
之“三铁”。还有20个部位安装了防盗锁、防撬罩。生产队农具场、场院安装了无线电报警系
统。金融财贸单位安装了微机报警设备。使犯罪分子少有作案机会。再是收缴清理危险物品,
首为枪支。1992年,个人猎枪登记发证。以从严掌握出发,1995年收缴民用无证猎枪81支。烟
花爆竹实行专运专卖,否则查没,共查没私营10余起。另有人武部武器看管列为重点防范,特
别重视,直至1993年撤销,未出现任何事故,实现了安全保存、安全使用、安全转移。
治安案件发破情况表
(1986~2000年)
表5-21
注:1988年劳教2人,1997年2人,1998年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