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学教育 农场普通中学兴办于1968年,中心小学“戴帽”办初中。当年设初中一年级3个班。1971
年设高中班2个。1974年中小学分离,成立江滨中学。1975年办第二中学,1977年开高中班。
1988年两个中学合为江滨中学。当时有初中学1036名,高中学生368名。之后,学生有减有增,
2000年有学生710名,其中高中118名。
高中学制一直是三年,初中先是三年,1986~1989年期间改为四年,1989~1994年恢复三
年制,1994~2000年又改为四年制。几次学制变动都是按省教委规定执行的。
农场中学教育教学按国家教学大纲进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
素质教学为根本,以社会为出发点,基本达到了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教育教学成绩在宝泉岭农
垦分局比较,德育、体育属中;智育统考成绩为下,在全分局14所中学(19931994年15所)的
10次统一考试中,名次
、分别为第十四、十三、五、十四、九、十四、十三、十二、七、十四名。平均与第一名
的分差是17分,与前一名是32分。学校认为,智育成绩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优等生外流,除
了重点中学和小中专录取了“尖子生”而外,每年还要有10~20名学业较好的学生找路子到外
地就读。这不仅流失了优等生,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中下游学生竞取上进的积极性。但对优等
生却是个机遇,受到了家长的重视鼓励,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所以,学校集体成绩虽然不
佳,但是个人成绩突出,其主要证例是,每年高考录取人数按学生比例而论,多居前列。超出
20名的年度有1988年(20名)、1994年(31名)、1995(22名)、1999年(31名)2000年(29
名)。初中生考入小中专的名额颇丰,超过20名的年份有1988年(21名)、1989年(24名)、
1995(37名)、1996(48名)、1997年(22名)。初中生考入重点高中的比率也居中上,超出
20名的有1987年(24名)、1992(28名)。
中学校园占地68万平方米,其中有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食堂、总建筑面积10672 平
方米,有400 米环行跑道的体育场。实验楼内设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语音室,教学设
备比较齐全;图书馆藏书1 ~2 万册。
历年中学生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6-2 单位:人
注:此表按教育科提供的数字统计
历年中学生毕业及升学人数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6-3 单位:人
注:此表按教育科提供的数字统计
第二中学始末
1975年秋,农场(当时称为十团)设立第二中学,有高中班。地点在十一队(当时二十八
连)西。学生在240 ~380 之间,教职员工26~36名之间。1988年集并到农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