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中小学德育
第七节 中小学德育
德育工作在中小学一直被重视。尤其是1988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加强中小学德育的
通知》和《中小学德育纲要》后,农场党委及时召集了由宣传部、教育科、团委、司法办、
各学校领导人的联席会议,研究贯彻落实办法。对照《通知》、《纲要》,回顾了农场德育工
作,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找出了不足:重应试升学,形式呆板,成人化,教育队伍素质欠佳,
学校、社会、家庭配合不够。针对问题采取了措施,首先是在中小学召开了动员大会和经验交
流会,农场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参加,宣传《通知》、《纲要》精神。接着,农场教育科
会同有关部门及学校制定了《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估办法》。再是建立了以校党支部为核心、
团支部为中坚、党团员为表率、政教和班主任为骨干的德育队伍,各自明确责任。中小学设政
教处,各配主任1 人。各班级、学年组每学期都制订德育工作计划。在加强团队活动和学生守
则教育的同时,学校与社会、家长经常沟通,形成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德育网络系统。德育方
法,主要是“四渗透”:一渗透校园文化活动,二渗透课堂教学,三渗透劳动之中,四渗透课
外校外活动。使德育融入各个活动之中,德育方针、任务得以贯彻落实,学生的理想情操、行
为习惯、法纪观念、政治认识得以健康培育。该时期,中学生共做社会公益方面的好人好事千
余人次。小学开展的“三件好事”活动,每天为家里做一件好事,每周为学校做一件好事,每
月为社会做一件好事。小学组织的禁赌宣传队和中学的社会服务队,既广受欢迎,又培育了学
生的良好道德风尚。在德育工作中,中学注重抓典型树样板,树尊敬老人、帮助同学、为社会
做好事的典型,从而让学生们知道,什么是好事,为什么要做好事,人人赞扬好事,学习争做
好事。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