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广播电视

第四节 广播电视



一、机构

电视台建立初期与广播站隶属于宣传部,实际工作人员3 ~4 人。1991年,正式成立广电
局,人员8 ~10名,副局长王文江主持工作,1993年升为局长,至今。1995年上“有线”,人
员增至1 7 名。2000年14人,其中记者1 人、工程师2 人、一级播音员1 人、助工1 人、技术
员1 人。

二、广播

农场广播从1958年开始,由邮电所播放,两个分场12个生产队有喇叭38个。60年代,增大
功率,先场部后生产队有了高音喇叭。场广播站,1 ~2 人,每日早、中、晚3 次广播,时间
为:早2 个小时,中午1 个小时,晚2 个半小时。70年代各生产队有了扩大器,转播或自办节
目。80年代,场广播事业退缩,早中晚各播音1 个小时。90年代销声匿迹,由电视取代。生产
队的广播仍有作用,但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多为本单位生产生活的事务性工作服务。

三、电视

农场电视台建立于1985年,10月1 日正式开播,差转机功率为50瓦,发射4 频道,覆盖场
部地区及附近生产队,主要收转鹤岗台传送的中央台第一套节目。1987年差转机更为100 瓦,9
频道,基本可覆盖全场。1994年扩大到300 瓦。1989年,建立地面接收站。1995年6 月,有线
电视开通,当年有场部、二十一队和十四队1300个用户。到1998年,又有18个生产队建有线电
视,入户总数达3800个,占全场总户数的76%。1998年春节,通过光缆与宝泉岭农垦分局有线
电视联网。1999年,宝泉岭分局与各农场建立节目回传系统。

农场电视节目以转播中央台及省台为主,有线电视传送节目30套。自办节目主要是本场新
闻,每两天一期,每期10~15分钟,周一、三、五19时35分播放。间或自办文艺节目。有价值
的新闻上送,多数是宝泉岭农垦分局电视台,每年约百余条,完成指标的120 %。其次是农垦
总局有线台,1998年以前,每年5 ~10条,1998年30条,1999年40条,2000年63条,名列第十。
省台总共是7 条,中央台2 条。上边播放不多,但质量不错,获奖比例较大,以下是获农垦总
局级新闻奖:

1985年 王文江的《刹住甜菜运销中的不正之风》获农垦总局“优秀新闻”奖。

1993年 王文江、赵锦彬、李桂荣(女)、刘泽君的《跨越大江》获农垦总局二等奖。

1994年 赵锦彬、徐明海的《刘老倔轶事》获农垦总局三等奖。

1998年 赵锦彬的《优惠减负》获农垦总局三等奖。

1999年 赵锦彬、张希江的《小夫妻奔富路》获首次“五四”新闻奖。由农垦总局团委、
广电局、农垦日报社、农垦新闻协会联合举办评比签发。

广电局建立以来,摄制了一些有一定水平的专题片。

1986年 《垦荒树》

1990年 《黑土地上的希望》

1991年 《爱的奉献》

1992年 《主人》、《绘画人生》

1993年 《领头雁》、《风雨三十年》

1994年 《刘老倔轶事》

2000年 《春风化雨润心田》

多年来,农场广电局一直开展“建功立业”、“创建文明台站”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
19 94 年、1998年被评为农垦广电系统先进单位,1995年、1996年、1998年、1999年、2000年
被评为宝泉岭农垦分局广电系统先进单位。2000年9 月,省广电厅授予“先进广播电视站”称
号。在农场,多次被评为先进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