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电影

第五节 电影


农场电影火爆是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影片跳出了“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
战)、“八样”(八个样板戏),逐渐多了起来。那时的文化生活单调,电影特别吃香。电影队的
19人、7台放映机(35毫米3台、16毫米4台)、两辆“戛斯”(小型货运汽车)整天忙个不停,平均
每天放五六场,最多是1979年朝鲜片《火车司机的儿子》,一天放了12场。电影院平均两天1场,
座700位,场场爆满。80年代中期以后,因电视发展和其它文化娱乐活动多了起来,电影走“下
坡路”,影院从每月四五场到一二场,600座位空一半。按宝泉岭管理局电影公司要求,每月为
生产队免费放映两场。电影队人员逐渐减少,90年代电影队仅有3人,偶尔放教育影片。90年代
末停放,人员分流,机器入库,电影基本退出农场文化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