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体育活动

第二节 体育活动



一、校园体育

指中小学体育,均按体育教学大纲进行,完成了教学任务。中学还请边防部队教官对学生
进行军体训练,共训4 次,每次5 ~7 天。从1987年开始,“六一”期间,每两年举办一次全
场性学生运动会,田径项目,40~50个,2 ~3 天,运动员500 ~800 名。每次运动会都要环
场游行表演,举行入场式、闭幕式,吸引许多观众。1986~2000年共举办10次。成绩一般,无
一突破宝泉岭分局记录。

二、全民健身活动

有散步、慢跑、气功、保健操、太极拳、扭秧歌、集体舞等。春、夏、秋季活跃,一早一
晚,自发活动锻炼,以老中年人居多。农场因势利导,对秧歌、保健操实行松散组织领导,场
部地区组成了老年秧歌队,成立了健身运动协会,投入了一定资金购买器材用品。期内,举办
了4 次秧歌比赛。比赛最热闹的是1987年正月,庆祝改革后的第一个丰收年。初五(公历2 月
2 日),在场部广场大街比赛高跷秧歌,14个单位920 人参加,五花八门,以工程队的耍狮子、
砖瓦厂的河蚌舞、商店的跑旱船、粮油加工厂的赶毛驴、养路队和医院的挑花篮、农机厂的拖
拉机花灯为精彩。围观者三四千,余兴未尽。正月十五第二次表演。评出的优秀单位是十八队、
商店、二队、九队、十三队、农机厂、工程队、砖瓦厂、鞋帽厂、养路队、工程队。街头秧歌
成了群众健身娱乐、交流感情的一项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

三、竞技体育

在农场主要有田径、球类、棋类。田径平时开展不多,每年2 /3 的基层单位举办1 次运
动会,项目多是跑跳,还有拔河。全场性的田径运动会只举办过2 次,分别在1988年5 月30日
和1998年6 月1 ~3 日。每年5 月初,农场都要组织一次“庆五一、迎五四”长跑比赛,分老
中青年男子组和青年女子组。

球类 普遍是篮球和乒乓球,各基层单位都有场地、台案,随时可以活动。农场几乎每年
都要组织比赛。1986~2000年间,篮球举办了11次全场性比赛。乒乓球共15次。男篮冠军:建
筑公司(6 次)、二十一队(2 次)、副业队(1 次)、啤酒厂(1 次)、畜牧公司(1 次);
女篮冠军:物资公司(4 次)、一中(1 次)、机关(2 次)。1987年8 月30日,宝泉岭管理
局男篮决赛,江滨男篮以各场不败成绩,获得冠军,刷新了参赛的历史纪录。乒乓球男单冠军
有医院职工刘德顺(13次)、机关干部张福庆(1 次)、小学教师张福明(1 次);女单冠军
有工会职工艾桂霞(1 次)、一中教师彭秀丽(1 次)、小学教师刘辉(1 次)。小学乒乓球
运动开展较好,2000年被省教委命名为乒乓球传统项目基点校。排球,虽有场地,打的人不多。
偶尔有爱好者撮来撮去,不成阵容,引不起大家的兴趣。只有中学排球活动比较经常。15年当
中,举办的2 次排球比赛,都是中学夺冠。门球,多数人不知其乐,只有部分离退休干部参与,
不过25人。场部有一个门球场,好天总有人打;农场组队参加农垦分局比赛,先是每年1 次,
后是两年1 次,名次下游。台球,兴于80年代末,有2 家买了案子,开春天暖,摆在大街空处,
招揽了一些男青年,每天能有20~30元的收入,有利可图,经营户增多。最多在90年代初,共
有10家,其中4 家开设了台球屋,四季经营。为刺激兴趣,动起输赢,注入了不健康因素。为
纠偏引正,农场于2000年6 月20~23日举办了首次台球赛。此项活动现已廖廖,只有老干部1
处比较兴旺。羽毛球,从未组织比赛,有时家人邻里在街道上打来打去。

棋类 最普及的是象棋,各单位的活动室都有象棋,部分家庭也有。闲暇无事,亲友对弈。
农场象棋硬手是罗旭峰(个体业户者),十年前他是农场总局青年象棋比赛冠军,1998年农场
举办了一次比赛,也是他的冠军。此前在1992、1994和1999年举办了3 次比赛,冠军分别是中
学教师丛文权(1 次)和罗旭峰(2 次)。残疾人杨孝福,棋下得不错,从春到秋,在街面摆
“擂台”,观者攒头。天晴日暖,大街两旁、店铺里外常有棋阵。围棋,会下的不多,1991年
2 月举办了首次比赛,参赛4 人,公安民警尹涛取得冠军;举办这次比赛,意在推动,但效果
不大。而在地上下“五道”、走“五福”的倒是常见,原因是简单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