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医疗

第二节 医疗



一、机构

职工医院是农场的主要医疗部门,基层单位的卫生所主要担负初级卫生保健小伤小病的治
疗。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中医科、口腔科、理疗科、美容科、检验科、心
电室、B超室等17个科室。医院总人数由1986年的114 名精简为2000年的70人,病床由70张减
到45张。

二、队伍

2000年,医院有医生26人,护士22人,管理人员8 名,其他人员14名。

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末,医疗骨干是部队转业医生、大中专毕业生和下乡知青。80年代
后,是一些资深医生成为技术骨干,1990年前后农场经济滑坡,缓发工资,一部分业务骨干另
谋高就,陆续转走10余名。90年代中后期,科院加大了医护人员业务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坚
持周三下午业务学习,并建立了各类专业人员的理论、实践和服务质量考核制度,考核成绩张
榜公布。另外,进行三级查房、疑难危重病例研究、重大手术及死亡病历讨论、急诊抢救总结。
每月全面检查辅导科室的报告单、病历、处方、护理单书写等。有计划地安排技术人员进修学
习。从1996~1998年,基本达到了全员轮换学习和外出进修,先后送往吉林、北京、佳木斯等
地各医学院深造30余人次。1988年,燕京函授医学院江滨辅导站开学,学员33名,学制3 年,
定期面授,平时自学。这一年的护士节,医院对护士进行全面考核,内容包括临床操作、护理
质量、制度执行等。考核后,门诊及内外科共选出5 名优秀护士,在医院召开护士节纪念会上
做了精彩表演,别开生面。1996年与牡丹江卫生学校联系举办了一期学制三年的中专班。如此,
不断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2000年,全院职工70人有技术职称。其中有中级技术职称的
23人,初级的47人。

同时,加强了医德、医风培育。1998年以来,医院开展了行风评议活动,要求依法行医,
文明行医。对收受红包、“搭车开药”、多收费、乱检查等问题进行自查自纠。制定了利民的
办事公开化制度,如:处方公开、药品价格公开、购药回扣公开、各项诊治收费公开等,养成
了良好的医疗作风和服务态度。为方便患者就医,延伸医疗卫生服务范围,根据农场西片生产
队距医院较远的情况,1996年7 月在十一队建立了分院,医疗用房210 平方米,内设临床科室、
辅助科室、病房,医务人员8 名。2000年改为门诊。1996年8 月又在场部地区开设了第二门诊。

三、水平

医院医疗水平逐年提高。治疗有效率89%,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0%。门诊每年平均接诊
病人1.5 万人次,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为90~96%。外科能做一般手术,年均接诊2400人次,
手术130 例,年治愈率90%。妇产科每年手术150 例,无菌甲级愈合率100 %。

   历年住院治疗各项指标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7-1



  四、设备

医院长期以来一直是平房。1998年农场在旧址南新建楼房,门诊2387平方米,病院1969.43
平方米,总价值374.74万元。医疗器械不断增添、更新。2000年主要设备器械有20台件,价值
约百万元。

   历年医疗器械统计表
表7-2 单位:台 件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