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董贵学和小动物

董贵学和小动物





董贵学和小动物

董学贵,65岁,是1956年来到北大荒,当拖拉机手。

70年代的一个开春,老董和几个同事整地,发现两只小狐狸。同事不以为然,可老董见两
个小家伙冻得直发抖,不是冻死就是饿死。老董脱下自己的棉大衣把两只小狐狸包起来,抱回
了家。喂馒头,饥不择食的两个家伙吃得蛮香。可第二天老董在笼子里却怎么也找不到那只较
小的狐狸。原来大一点的狐狸把小狐狸吃掉了。老董想狐狸肯是肉食动物,大概是馋肉急眼了
吧?于是他买回几斤鱼肉掺点儿玉米面,狐狸很乐意吃。可总买鱼肉买不起,他就动员爱人到
市场肉鱼摊前拾回点儿零碎,或到养鸡场拣死鸡。

老董说:“动物是有灵性的,你对它好,它跟你就铁。”

每天当老董下地归来,刚一进院,笼子里的狐狸又翻跟头又打滚儿,直到老董把手伸进笼
内从头到尾的梳理它的毛,它才会得意的像只讨好的小巴儿狗。

老人说养狐狸不难,最愁人的是长大以后放狐狸。那时,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难受。

老人第一次放狐狸没成功。他是当年10月初把已经长大的狐狸送到距家三四里远的小树林
中的。也许是狐狸失去野性,不知到大自然中觅食,也许是思念朝夕相处了200 余天的主人不
愿离去,总在居民区里转悠,被人围追堵截后杀死卖皮。老董很伤心。他说:“我那只狐狸可
带劲儿了,尾巴两尺多长,毛由灰黑色都变成了红色。”有了这次经历,去年别人在野地里抓
到两只狐狸,被他硬要来,养大后,他亲自把这两只狐狸送到距家十八九里开外的大草甸子里
放生了。

老人讲:“放生的时候,两只狐狸还不肯出来,我好歹才把它们‘劝’走。我说:”傻小
子回去吧!这才是你们真正的家。“然后又从头至尾的一个个地摸了它们两遍,它们在大草原
上又蹦又跳,大约跑了十几米,这两个家伙像是想起什么,停下来回头看,我挥挥手,它们才
向草原尽头奔去。”

老人说喜鹊来到他家是1993年。

当年春天,一窝小喜鹊被淘气的小孩儿从树上捅了下来,一共4 只。恰巧老董路过,他一
边教育小孩儿一边把4 只小喜鹊小心翼翼地装进帽子里兜回了家。4 只小喜鹊嗽嗷待哺。老董
和老伴儿忙活开了,轻轻掰开一个又一个小嘴巴一勺一勺地喂奶粉。从此每天早、中、晚三次。
但毕竟喜鹊太小,10多天后有3 只陆续死掉,仅剩一只。老董想,可能喂奶粉不对路,他就找
兽医,然后用玉米面、骨粉等配制了饲料。

两个月后,小喜鹊可以下地叨食了,老董走哪儿,它就跟哪儿。

老董家小院内有一小块菜地,生了许多飞蛾,没事时老董就用苍蝇拍儿打。让小喜鹊叨。
老董捡干树桩回来劈,小喜鹊就在他脚边跳来蹦去,树皮里掉下小虫子它就上前叨食,随着老
董把木桩或干树枝截好垛完,它也“酒足饭饱”。

每天清晨老董出去散步,小喜鹊就在距他不远的树林里,老董拍拍手,它就会呼一下子飞
来落在肩膀上,其他人拍手,它却不予理会,有些好事人去抓它,它会像捉谜藏一样躲在老董
身前身后。老董进院,它便飞来,用小脑袋噌老董的头发,贴他的脸。

小喜鹊有时也有放肆的时候。比如老董家柜厨里的吃食是它主要的偷袭对象。有时它仗着
老董的宠爱竟明目张胆地钻入其中。

到了该放生的时节,老董真是舍不得它走。据老董讲,这只喜鹊先后放生4 次。最后老董
把它装在塑料袋里放到十几里开外的树林里,乘其眼睛不适应光线,赶紧骑自行车跑回家,才
算成功。至今老董门前时常有一只喜鹊飞来飞去大声鸣叫,家人认为还是那只喜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