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我是怎样培养孩子品德

四、特载

我是怎样培养孩子品德




我是怎样培养孩子品德

   刘 叶

优良的品德与习惯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这笔财富必须从开始积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
德与习惯。

我是中学语文教师,爱人是数学教师,全家6 口人,四世同堂。我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
乳名媛媛,学名张庚瑜。四代温馨相处。

孩子的模仿性极强,做长辈的要十分注意自己言行举止的榜样作用,做出无声教育。如我
们经常给老人买些食品,说话总是和和气气。所以孩子刚懂事,吃饭就总是常给长辈夹菜,平
时吃小食品先让老人。人际交往中我们热情诚垦,与亲朋邻里互相关心。孩子对老师、同学和
客人也就十分友爱。1999年夏有一天下大雨,院子、街上积满了水,8 岁的媛媛下午放学不见
回家,急得我们团团转,姥姥都掉泪了。原来她跑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放水去了,衣服全湿
透了,鞋也给冲没了,当家长的又心疼又高兴,全家都夸她。

教育孩子,全家要口径一致。有一次,因孩子作业潦草马虎,我批评她。可她的太姥出来
说话了:“孩子知道就行了,干嘛说个没完没了?”孩子见有人替她说话,便偎在太姥的怀里
大哭了起来。事后,我们对老人提了意见:对孩子不能总护着,这会助长孩子的傲气娇气。

批评是教育孩子的一个方面,信任也是一个方面。媛媛期末考试,兴致勃勃地对我说:
“妈,这次我的成绩是全学年第一”。我随口说:“不是‘小偷’的功劳吧?”孩子十分沮丧
说:“不信去问老师同学!”我知道伤了她的情绪,向她道歉,她笑了。别以为孩子不需要尊
重和信任,应该与大人一样平等对待。有时我和丈夫发生口角,媛媛便会插嘴:“忍为先,和
为贵,有理不在声高……”把我们平时教育她的那些话都搬出来了,我们只好一本正经地接受。

也许是出于教师职业的缘故,我们从女儿咿呀学语起,不仅重视孩子的语言能力培养,更
注重对她语言文明的教育。教给孩子一些礼貌用语,在探亲、访友、看电视时,有意启发孩子
注意别人是怎样文明交往的,并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给孩子创造机会。现在的独生子女,大
多都是娇生惯养,优越感较强,让孩子从小文明礼貌生活朴素很重要。如让她以小主人的身份
接送客人,与小朋友相处不说粗话、脏话,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文明种子。媛媛穿的衣服大
多是我和她姨穿过的,有的衣服长了就往里窝一块,短了接一块,告诉她衣服只要整洁就可以,
不必追求时髦。这种习惯至今还保持着,从小到大她从不挑吃穿,经常帮做家务。1992年秋学
校帮助生产队割大豆,11岁的媛媛,手上磨起了四个水泡。第二天她说某某的家长都到学校向
老师请假了。意思是也让我们去给她请假。但我没说同情话:“媛媛,割大豆很苦很累,你应
该懂得‘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吧?”就这样孩子被我们说服了,坚持了一周没下“火线”,
劳动结束,她被评为二等奖,得了四元钱的奖金,自己深有感触:“我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从此孩子更珍惜劳动成果。孩子艰苦奋斗作风就得这样一点一滴去培
养。举个例子,“六一”运动会,家长都给孩子零花钱,我们也不例外,1994年“六一”两天
运动会,媛媛只花了两元钱,买了两包瓜子,两根冰棍,还送她叔叔的孩子一包瓜子,一根冰
棍。1995年的“六一”仅花了八毛钱,买了一支冰淇淋。把平时省下来的钱,留作缴书费、团
费、赈灾捐款。她还把压岁钱寄给山东老家的奶奶。1990、1991年她被评为全国“勤俭节约好
少年”。

媛媛6 岁加入少先队,12岁加入共青团,学习成绩始终在前几名。在农垦分局组织的几次
统考中,都名列榜首。从1987年入学,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1991年被评为“学赖宁好儿
童”。1999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系,现已毕业,保送研究生。

《三字经》中有一句子话是“养不教,父之过”。这是社会赋予父母的神圣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