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艰苦条件下的文化生活

第五节 艰苦条件下的文化生活


在建场初期的艰苦岁月里,条件差、生活十分艰苦,文化设施少,电影几乎看不到,广大官
兵和垦荒队员都表现出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分场和各生产队都组织了自己的业余文艺演唱队,自编
自演,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场院进行演出,深受欢迎,逢年过节,分场组织文艺汇演,各队互相慰
问演出,活跃了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春播、夏锄、麦收、秋收时办各种不同类型的简报和板报等,
起到了宣传、鼓动和促进工作的良好作用。
文教事业随着分场的扩大和发展也有相应的发展,1962年分场共成立了4所小学、12个班级;有
教师10名,一个中心校,满足了分场适令儿童入学读书的要要。
卫生事业方面也随着分场的扩大而逐步发展起来。1956年佳木斯青年集体农庄时仅有3名医务人
员的医疗所,到1962年名山农场诞生的前夕,医务人员增加到29人,成立了卫生院,设有内科、外科、
中医科、化验室、药局、10张病床、1个手术室。当时,虽然条件差、设备简陋,也基本上满足了广
大职工、家属求医治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