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三年自然灾害

第六节 三年自然灾害


1958年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工作上的失误,加上苏联当局背信弃义单方撕毁协议,使刚刚
兴起的国民经济建设遭到了重大损失。虽然分场当时储存有大量的粮食,但为了支援全国抗灾,分场
职工仍然实行了低标准,口粮标准一减再减,职工每人每月23市斤,家属18市斤。食堂给职工发玉米
棒子(遭霜打未成熟的)充饥,全场实行了“瓜菜代”。分场发动职工制做“代食品”,组织人力用玉
米秸加工淀粉来充当“代食品”,开展了粗粮细做。在艰苦创业的条件下,职工劳动强度大、工资低、
条件差、吃不饱,部分职工的思想产生了波动。而广大的转业官兵,却始终保持以苦为乐、以苦为荣、
以场为家的革命精神,并深入职工群众中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
在此期间,分场党委除了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外,也相应的采取了一些补救的措施,坚持低标准、
“瓜菜代”,办好食堂、管好粮食,食堂执行了“按人定量、凭票吃饭、节约归己”的办法。提倡“小
四边”(地边、沟边、路边、村边)和房前屋后、田间隙地,允许职工小开荒,进行生产自救;在劳动
报酬上,给职工定了工资。根据上级的规定:支边青年和移民最低工资额均在22元以上,另加10%地区
补助。在全场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战胜了灾害,全场职工经受了一次考验和锻炼,更加坚定了创业
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