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违背自然规律的农业措施

第四节 违背自然规律的农业措施


排斥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文化大革命中,突出政治被置于首要地位,将“人的因素第一”
强调到排斥一切的程度。因此,十二团成立后,就主张“不能靠拖拉机、康拜因,最根本,最
重要的是靠我们自己的双手来开发北大荒,建设北大荒”。在生产上搞人海战术,大兵团作战。
1971年,在“小镰刀打败机械化”的口号影响下,春播玉米时,强行推广外地“经验”,“一
埯4株”、人工刨坑、撒种、灌水。秋收时,学生停课,机关关门,工厂停工,全力以赴拿小
镰刀参加收割,而大型先进机械却停着不用,搞得人们疲惫不堪。而团领导却说:“使用机械
要费油,人闲着会变修,这样可以锻炼人”。1972年,全团人工收割大豆,从割倒、放小铺、
集大铺到脱谷,作业程序多,延长了收获时间,结果连遭秋雨,大豆霉烂,损失严重。大豆亩
产从1971年的180斤跌降到125.1斤;按平常年景亩产170斤算,1972年全团大豆损失达237万
斤。而且,耽误了当年秋整地,一项措施的失误,影响了两年的经济效益。
照搬大寨经验
1970年8月,国务院召开的北方地区农业会议,把农业学大寨的问题提到很高的程度,全团
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大寨运动。此后,盲目照搬大寨经验。在农场基本建设方面,开展了积
肥、造肥、挖草炭土、兴修水利、平整土地、搞灌溉工程、建设“旱涝保收田”、搞好平整耙
碎、建设“海绵田”。1973年冬,全团集中了3,000余人搞兴修水利大会战,苦战三个月,共挖
土方量14.3万立方米,完成4项主干支渠14公里的排水工程和一些桥涵。然而,许多工程由于
缺乏科学勘测设计,加之重建轻管,年久失修,破坏严重,有些工程远未配套,受益很小。在
作物栽培方面,强调“千方百计‘上纲要’,拼死拼活‘过黄河’”。原封不动地照搬本省学
大寨的典型涝洲公社的生产措施,大力推广了大寨和涝洲“一埯双株、横穿带玉米”,“坑种”
(垧地挖万坑,包肥后再种),“三层楼”(高粱复带谷子、大豆),“满天星”(大豆、玉米混种)。
在玉米种植上,由于玉米早熟、高产品种没有解决,加上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程度很低,
这样就造成了难种、难管、难收,经济价值又低,因此,人们不愿种。在此情况下,团领导强
行扩大玉米种植面积。1974年全团玉米种植面积由1972年的6.2%扩大到14.3%,1976年达23%。
上述不顾本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农业措施的强制推行,使原农场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比
较适应机械化大生产的生产秩序和制度,因之而废弃,不少方面又恢复到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
和生产措施,造成生产力水平下降。其它方面,盲目照搬“大寨经验”,如:“大寨工分”、
“集体劳动”、割“资本主义尾巴”等等,对生产和经济的发展,损害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