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节 精神文明建设


“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和国家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高潮。1979年10月,
党中央提出了“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这个形
势下,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中央爱卫会、全国学联、全国理论学会、
中国语言学会、中华美学学会)等9个单位,于1981年2月25日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
的倡议》,提出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五讲”是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四美”是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1981年8月10日,共青团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学
习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决议》中提出了“三热爱”内容,即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
爱党。“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并成立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
进一步推动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在全国普遍展开。
1982年3月,农场召开了第一个文明礼貌月动员大会,成立了精神文明领导小组。接着,以
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热潮在全场兴起。治脏,即创造优
美环境,路平沟直,种花植树,营区规划整齐,室内外清洁、美观。治乱,就是建立优良秩序,
生产、工作、学习、生活井然有序,人人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公德,搞好社会治安,实现社会
风气根本好转。治差,就是搞好优质服务,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礼貌待
人。这项活动的目的是把社会全员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各基层
单位制定了营区规划,建立了队(厂)规民约,广泛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做好事、送温暖,
创建文明单位、文明街、文明班组、车间、六好家庭,争当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和
三好学生活动。全场共成立了学雷锋小组1000多个,做好事5,170余件,创建青少年活动室20
个。经过对“脏、乱、差”的综合治理,美化了环境,绿化了农场。全场共挪迁柴草垛670个,
挪园障子620个,修建花坛307个,清除垃圾4,810多吨,修排水沟41,300多米,修路25,260
米,拉铺路沙石5,770立方米,义务植树253,000棵。场容队貌焕然一新。
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为核心的思想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从经济上和政治上进入了伟大的历史转变时期。然而,“十年内
乱”禁锢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尚未得到破除,对共产主义信念产生了动摇。认为共产主义
是一种幻想,因此,共产主义思想淡薄了,出现了“一切向钱看”、“金钱万能”等资产阶
级的陈腐思想。1982年至1985年,农场本着使社会成员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
律的劳动者为指导思想,围绕党风、社会风气和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以共产主义思想
教育为核心,以党员、干部和青少年为重点,进行了以下七个方面的教育。
一是进行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教育。1982至1983年,在全场党员和干部中存
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是共产主义思想比较薄弱,不敢理直气壮的讲共产主义了;另一种是许多
青年党员走向了领导岗位后,没有系统地接受马列主义教育,基本理论贫乏,这种情况远远
不适应开创新局面的要求。农场制定了五年规划,充分利用板报、广播、办班、自学小组等
形式,广泛开展了马列主义基本常识和中国革命史教育。全场副队级以上的干部和全体党员
普遍进行了轮训。
二是进行了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势和任务教育。在职工中开展了“全国翻两
番,我们怎么办”、“五年内实现三个根本好转,我们怎么办”的大讨论。进一步把党员、干
部和群众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二大确定的方针政策上来。
三是结合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的学习,深入开展了社
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1985年,农场进行了普法教育,举办了一次法律基础知识学习班,全
场有100余名普法骨干参加了学习。主要学习了《民法》、《刑事讼诉法》、《治安管理处罚
条例》和《经济合同法》等。对社会治安采取综合治理,建立帮教小组,形成了单位包职工,
学校包学生,家长包子女,领导包重点,党团员包户,民警包尖子的帮教网。党、政、工、团
齐抓共管,使社会风气有了很大的好转。
四是结合打击经济领域和其它领域严重犯罪活动,进行了反对资产阶级思想侵蚀教育。
五是进行了四项基本原则、艰苦创业和革命传统教育,把整顿纪律作为企业全面整顿的一
项重要内容,教育干部和职工正确处理好集体与个人、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关系,正
确处理局部与整体、长远与眼前利益的关系,保证了农场的改革与各项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六是加强党性、党风和党纪教育。针对在少数党员和干部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
现象,农场党委重点抓了四个问题:一是以权谋私,搞特殊化问题;二是不负责任的官僚主
义作风和擅自处理农副产品的自由化问题;三是用公款大吃大喝问题;四是占用公家的木料、
砖、瓦私自扩建仓房和乱改住房问题。按着新党章和《准则》的要求,在党员分期轮训的基
础上,认真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对照,为下步整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七是在青少年中从学“三史”(党史、近代史、中国革命史)入手,进行了“三热爱”教
育和“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教育。此外,农场还加强了宣传理论队伍
和阵地建设,各单位办起了一校(职工夜校)二场(篮球、排球场)三室(阅览室、游戏室、图
书室)。恢复了报告员、宣传员、报导员、板报员制度。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加强,不仅带
来了景观建设的巨大变化,也使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雷锋、做好事、助人为
乐等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处处可见,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有了很大好转。 1985全场各类刑
事案件比上一年下降了30%,治安案件也大幅度下降。初步形成了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
面,从而促进了农场各项事业的发展。
文化教育与智力投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场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至1985年,全场共有
中小学校21所,其中小学18所,中学3所。共有学生2,699人,其中小学学生1,487人,中学
学生1,212人。教师224人,其中小学教师119人,中学教师105人。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
要,1982年农场在场部兴建一所建筑面积为3.164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增添了教学设备,改善
了教学条件,教学工作进一步走上了正轨。1978至1985年间,共考入大、中专院校学生36人,
考入管局重点中学66人,其中1985年考入管局重点中学和小中专的有21名,名列管局第二,师
资力量也得到了加强。几年来,农场通过送出进修、代培等形式来提高师资水平,先后有90名
教师参加了学习。1985年农场还开办了中师函授班。为了提高职工的文化和技术水平,加快
农场经济建设步伐,1982年6月农场成立了职工教育委员会,采取“打快拳”的方式给职工进
行文化“补课”,各单位成立了文化补习班,1982年以来参加各类职工文化补习的人数达2,400
多人,占职工总数的50%以上,职工补课合格率达85%。此外,还加强了在职干部的培训工作,
1979年至1985年,农场外出学习的党政和各类专业干部共263人,现代化管理水平有了很大
的提高,为农场的经济腾飞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