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前进中的困难与问题
第八节 前进中的困难与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场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兴办职工家庭农场,
给农场经济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机。兴办家庭农场是一个新的事物,因此,无论在理论上、政策
上和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在实践中去探索和解决。职工负担过重国营农场是一个
国营农业企业,又是一个大型的经济实体。它在开发和建设过程中,一直处于十分不利的自然
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进行,而且还承受着许多不应由企业承受的沉重负担。如安置各类人员,
包揽了各种政策性、社会性支出等等。
1985年农场仅教育、公安、政法、经费补贴、安置老干部、粮油倒挂费用就高达89.2万元,
全场职工人均负担173.72元,国营地方企业就没有这种负担。此外,监理站、广播、工商物价
等,本应由社会负担的费用,均由农场自身负担,这样,无疑加重了职工的负担。1985年,农
场固定上交费、教育经费补贴、公安政法经费补贴、职工退休费、安置老干部费、粮、油、肉
倒挂费、场、队管理费、农业税和卫生防疫补贴。九级费用累计为281万元,直接生产费用不算,
全员职工人均负担547,12元,直接生产工人人均负担713,20元,每亩地负担14.77元。对此,
职工反映很大。农场资金紧张。扩大再生产受到限制,地区优势和资源优势不能应尽地发挥出
来。
拖欠借款
兴办家庭农场以后,职工在生产、经营管理和产品处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可是,
到了收获季节,由农场垫付给职工的生产资金和生活资金却难以收回,出现了不及时偿还借款、
拖欠应上交的利、费、税、垫付资金和银行贷款问题。一方面由于体制变更,制度尚不完善,
管理不严,一些职工对党的政策不托底,见钱眼开,私分私卖农副产品,将钱装入私囊,不经
农场结算,本应盈利,结果盘亏挂帐,即假挂帐。认为:“钱装入自己的腰包里,有吃有喝就
行,债挂在公家的帐上,挂多少不怕”。另一方面,确有一些手工户和机械户因管理不善和自
然灾害的影响减产亏损,出现真挂帐,一时无力偿还贷款。真假挂帐交织一起,难分难查,职
工意见很大,给兴办家庭农场工作带来了困难。1985年财务决算时,全场1,406个承包户,有
585户挂帐,占总承包户的41.6%,挂帐总额135.6万元。为查清真假挂帐问题,农场组织了联
合调查组,协助生产队逐户复查。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承包户交出粮豆90吨,返还欠款6.5
万元,挂帐额降低到121.9万元。
协调工作不得力
为了适应兴办家庭农场的需要,让职工早富快富,农场采取了一系列放权、松绑政策,原
生产队变成了管理服务队,管理机构由行政指挥型变为经营服务型。可是,一些基层干部片面
地理解了放权,把放权误认为是放任自流,没有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不能尽职尽责,致使生
产服务队组织协调工作不得力,对各个生产环节的准备和服务指导抓的不紧,机械设备利用率
不高,不仅不能投入更多利润的生产,而且也迟缓了本身的价值转移,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影
响了联合抗灾能力的充分发挥。其次,服务性工作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如近年来农场的养
殖业发展很快,但在农作物比例上,玉米种植面积过少,饲料和淀粉原料供应满足不了需求。
个别单位偏离了服务方向,名曰服务,实则设卡,赚家庭农场的钱。再次是思想政治协调工作
有所削弱,在部分职工中存在着“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