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经济第一章 农业第一节 概述 名山农场的农业生产,从1955年垦荒建点至今,一直是农场的主业。它左右着农场的经济,
生产搞的好坏,直接影响农场的经济成果。产值占全场经济的比重,一般都在65%以上。
1955年,由于人少没有机械,只能用马拉犁开荒,当年仅开荒 200余亩。其后逐年陆续开垦,
到1958年已有耕地54,720亩,5个生产队。1963年名山农场成立时,已有耕地面积95,400亩,5个
生产队;当年又开荒3,955亩。1963年以后,国家对农场投入的农机具增多了,耕地面积不断扩
大,农业生产队由5个发展到10个,耕地面积达到12.1万亩。
1969年至1976年,这个时期也是农场的第二次扩大,农业生产队已发展到16个,耕地面积
已达到19.7万亩。
1977年至1984年,这期间对新建的生产队进行了调整与加强,农业生产规模又有所扩大,农业
生产队增加到19个,一个科研站,耕地面积达239,800亩。
1985年,全场兴办职工家庭农场,首次形成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次经营管理体制。农业机
械和住房转让给家庭农场及住户;在劳动分配上,砸烂了“大锅饭”,实行了自主经营、定额上
交、自负盈亏的分配方式。
建场初期主要种植的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和谷子等。1979年种植了甜菜,1980年,农场
又大面积试种了油菜;同年停止种植谷子。
1984年开始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在作物比例上,粮豆作物一直占总面积的92%以上,单产和总
产呈曲线状上升(附:历年作物种植比例表和历年播种面积与产量统计表)。
农场在农业管理上,是由农业副场长或总农艺师负责(见农业管理体制示意图1、2),生产科制
定生产技术措施,组织技术传授和技术指导,生产队的农业技术员负责实施。
历年作物种植比例表
历年播种面积与产量统计表 单位:亩、斤
1982年以前农场农业管理体制示意图
1983——1985年农场农业管理体制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