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农业机械

第二节 农业机械


名山农场的农机事业,是从1956年5月,在宝泉岭农场派遣远征开荒机耕队所携带的农机具的
基础上,将佳木斯青年集体农庄和萝北县莲花劳改农场两个单位的农机具合并,又从其他农场调入部
分农机具逐步发展起来的。当时车型十分混杂,机具也不配套。开荒作业条件很差,因受自然条件所
限,人工清荒很慢,满足不了开荒需要,一些灌木丛荒地只好采取免清、重点清或开后清的办法。当
时大型车配7人,班次定额112.5亩。中型车配5人,班次定额75亩。实行计件工资制。为加快开荒进度,
提高作业质量,在开荒中进行了合理编组。大型车牵引2台五铧犁,中型车牵引1台五铧犁;昼夜两大班
作业,双班保养,工效成倍提高。1958年五、六两个月就开荒24,915亩,当年播种面积29,805亩,平
均每台机车担负耕地面积 1,678.5亩,5台联合收割机,平均每台担负收割面积5,961亩。
1959年,全场拥有各种型号拖拉机12混合台,其中:苏联产C—80大型履带式拖拉机2台,μT—54
中型履带式拖拉机4台;东德产中型履带式拖拉机KS—07型1台、KS—30型2台;匈牙利产DT—413中型履
带式拖拉机2台;捷克产z—25K胶轮拖拉机1台。有联合收割机8台,其中苏联产CK—3自走式2台;匈牙
利产ACD—330自走式1台;苏联产C—6牵引式5台。
1960年至1962年,增加国产东方红—54型中型履带式拖拉机10台,苏联产μT—28型胶轮拖拉机1台,
捷克产Z—50型胶轮拖拉机1台,全场拥有拖拉机24混合台。机具基本配套,实行了宽幅联结作业。增加
1台CK—3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全场共有联合收割机9台。
1963年,国家对农场的农业机械设备进行了调整和更新,大型履带式拖拉机全部调走,中型履带式
拖拉机除μT—54型外,其余全部调走或报废,由东方红—54型拖拉机所取代。农机具全部配套,农场
农业机械装备焕然一新。全场拥有拖拉机32混合台,折合81.7标准台。其中进口拖拉机14台,东方红—
54型拖拉机18台,每收准台承担耕地面积约1,174亩,比1958年降低了30%左右。联合收割机达到14台(其
中CK一3自走式3台),平均每台承担收割面积6,042亩,比1958年增加了11%的工作量。
当时,除沿用苏联的一套农机具运用与管理规章制度外,结合农场的土地条件和耕作实际,不断地
加以完善和增加新的内容。如机组的人员配备、双班保养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现在仍然适用。
1966年至1976年,增加的车型有:国产东方红一75型履带式拖拉机28台,天津产铁牛—55型胶轮拖拉机
7台,东方红—28型胶轮拖拉机12台,朝鲜产千里马—28型胶轮拖拉机4台。东方红—75型推土机3台(不
包括在拖拉机内)。
联合收割机新增加的车型有:东德产E—12型自走式1台,国产东风自走式7台,国产丰收—30型自
走式1台。
1976年底,全场有拖拉机75台,其中胶轮拖拉机27台。有推土机3台。联合收割机53台,其中自走
式15台,牵引式38台。
1966年至1976年期间,由于受“文化大革命”极左路线影响,农机事业也受害非浅,把建场以来
行之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各种技术规程措施都被废驰。兵团初期,大力提倡和推广“小镰刀打败
机械化”的经验,全团各连农业机械都搁置不用,却用人工抓把粪种玉米、收大豆。强调企业管理军
事化,一切靠行政命令从事,行动一刀切,迫使农机具运用、管理、耕作有时违背常规,规章混乱,
管理水平急骤下降,农机具技术状态明显恶化。1972年兵团召开了农业机械化会议,明确提出要充分
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后,农机工作才被重新重视起来,相应地恢复了各项机务规章制度,逐步走上正
规,农机具技术状态才逐渐好转。
1977年,农场第一次把农机工作从生产科分离出来,单独成立机务科。除正,副科长外,还配有机
务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机务技术员,进一步配齐了各级农机管理技术干部,健全了农机技术责任制,
使农机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管理的轨道,切实实现了农机五个标准化(机械作业,技术保养,机具、
油料、物资管理,技术档案,修理标准化)。在付诸实施上,首先抓了机械作业标准化,严格执行田间
作业技术规程。1978年,深松耕作制在农场全面推行,先是在各犁铧后面增加了一个深松铲,可深耕
25厘米至30厘米。同时,还改装了合墒器,这样耕过的土地相当于耕、耙各一遍,效果良好。1980年
农场先后增添了龙江一6号中耕施肥机57台。一是采用了搅麦茬垄底深松,二是苗期垄沟深松,三是大
豆耙茬深松。农场六、十、十四等生产队,试验玉米茬垄上双条卡播大豆,秋起垄上双条卡播大豆的
耕作方法,减少了机械作业次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地力,这是耕作制中的一大改革。玉米耕
作、栽培较为复杂,1972年以前采用的是机械起垄,人工点播抓把肥,1972年开始采用机械精量点播,
这年有70%的玉米播种面积是采用机械精量点播的。1984年全场玉米播种全部采用机械精量点播。
机械灭草。1970年前,各级机务人员通过实践,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探索,总结出一整套机械综合
灭草措施。如:播前封闭除草,苗前耙,苗期耙,蒙头土,中耕除草以及收获期的草籽收集等,都是
效果显著的灭草措施。
1971年,在J—11联结器上改装了柱塞式喷雾器,在麦类作物上进行化学灭草。1972年,修造厂改
制成功刮板式喷药泵,取代了柱塞式喷雾器,有悬挂和牵引式两种,使机械化学灭草前进了一步。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向农场提供了充足的农机具设备,加快了农场的生产建设。1984年,
全场拥有拖拉机168台,其中:东方红—75型60台,东方红—54型36台,μT—54型4台;胶轮拖拉机68台,
其中:518—60型4台,铁牛—55型27台,上海—50型12台,泰山—50型5台,东方红—40型1台,东风—
30型4台,东方红—28型10台,千里马—28型5台。
全场拥有东方红一75型和东方红—60型推土机18台。
联合收割机118台,自走式74台,其中:CK—3型3台,CK—4型1台,


台,E—512型24台,东风37台,丰收一30型1台;牵引式44台。
拥有各种农具854台件。其中:犁104台,重耙36台,播种机 191台,割晒机18台,镇压器116台,
中耕机84台,联结器110台,扬场机58台,拾禾器62台,拾禾台47台,喷雾器24台,大型喷灌机 4台,
其中南斯拉夫进口2台,国产2台。
1985年,农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农机具除报废和调出外,余者全部
变卖给各家庭农场。全场共变卖链轨拖拉机111台,联合收割机72台(包括6台牵引式),大、中型胶轮拖
拉机57台,小型胶轮拖拉机147台,其中:家庭农场自购“小四轮”44台、手扶拖拉机103台。农具也都
相应配套变卖给家庭农场机械承包户。
1985年,各生产队的“三库一场”(油料库、保养库、零件库;农具场),有的承包给个人,负责全
队农机具的检查、保养、修理。有的已变卖给个人当做住房或养殖场,还有个别损坏严重的,已被拆除
变卖了原材料。全场19个生产队的三库一场,变卖给个人有6个;有3个被拆除变卖了原材料;保留下来
的有10个,这对农机具标准化管理以及标准化建设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历年拖拉机、收割机增减变化表


农场历年主要农具增减变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