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电力

第三节 电力


名山农场的电力事业,是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而逐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
1962年以前,曾经流传着这么四句顺口溜:“瞎电灯,聋电话,收音机是哑叭,有电还要点洋蜡”,
确实如此。1962年秋,农场才开始通上国电,高压配电线路仅有7.3公里,变压器容量290千伏
安。全场发电机才有40千瓦千瓦的装机容量。经过23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1977年以来,在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指引下,农场的电力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和提高。
1985年,全场拥有电业工人54人,其中八级工2人,三级工以上的25人。高压配电线路100公里,
低压配电线路88公里,高、低压线路已全部更新水泥杆标准线路。变压器总容量达3,500千伏安(43
台),发电机35台,总装机容量为1,633千瓦,年发电量为171万度。全年全场耗用国电340万度,其
中:农业占70%,生活和其它占30%。1984年新建发电机房200平方米。
随着全场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发展需要,电力事业已占重要地位。为了合理用电,节约用电,
1981年,开始推行电表累计耗电量,首先在场部地区的职工家属住房安装电表,然后在全场铺开。
到1985年,全场居民和公用单位全部安装电表,全场共安装电表3,890块。其中:民用3,590块,
公用300块,即节约了用电,又节省了电费,收效显著。现在全场电力事业正在向标准化、合理化
迈进。
农场电力事业的发展,可分以下四个阶段。
建场前,这里地处边陲,尚无国电,全场仅有一台40千瓦的柴油机发电机组,白天仅能维持修
厂的生产,晚间只能供场部地区的照明。一旦使用动力,只好停止照明,经常出现停电。
1962年秋季,萝北农垦分局名山变电所至场部6公里高压线路架通送电。从此,农场使用国电生
产和照明,电力事业才有了较大的发展。 1963年4月,农场成立电业所。机械修理、木材加工、建
材生产、粮油加工以及其它工副业生产,全部用上了国电,停止了坐机发电。1968年,全场电业工
人21人,高压配电线路已达30.6公里,变压器15台,容量达785千伏安。6年来,配电线路增加了4倍,
变压器增加了6.5倍,容电量提高了3倍。
1969年至197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把过去行之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全
部打乱,严重的影响了电力事业的发展。到1976年止,8年全场仅架设高压配电线路15公里,发电机
容量仅85千瓦。
1977年,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指引下,农场电力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9年中架设高压配电线路65公里,是建场15年的1.4倍,并将线路全部更新为水泥杆标准线路。全场所
有单位都通上了国电,变压器容量年递增201千伏安;发电机装机容量比1976年前提高12.2倍,电业
职工业务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电力事业的发展,在农场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中,起到了不可
缺少的重要作用。
附:历年电力发展一览表
名山农场输配电线路示意图
历年电力发展一览表


名山农场输配电线路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