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计划管理
第三节 计划管理
一、计划管理实施概况
农场的计划管理工作,是通过生产建设等各项计划的制定、贯彻实施、检查调整来实现,
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级。
1.建场前期 1963年以前,名山农场是国营萝北农场的一个分场,生产建设任务及其
各项计划均由萝北财政局编制下达,分场只是贯彻和实施计划。
当时,处于创建时期,没有经验,探索创业、条件艰苦,缺乏管理知识。特别是1958年,
只强调“大跃进”,出现许多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浮夸风”、“瞎指挥”。计划多变,
正常的生产秩序被打乱,使生产受挫,加之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各项计划均未能实现。
2.“东总”时期(1963年至1968年) 1963年,名山农场成立,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
上,加强了计划管理。并根据东北农垦总局调整后的发展规划和计划管理办法,农场开始编
制和实施计划。年中(一般在6至7月份)对计划执 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和经济分析,充实
和加强薄弱环节的力量(包括人、财、物),以确保全场各项生产建设计划的顺利完成。
1963年至1967年,农场十分重视计划管理,把计划管理列入议事日程,并形成了制度化、
正规化。各项生产建设任务完成的较为顺利,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农场的建设和发展。
1968年,由于“文化大革命”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计划管理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和破坏。
3.兵团时期(1969年至1976年)
1969年,由于十二团受“文化大革命”中“极左”路线“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错误
思潮影响,对农场全盘否定,把农场多年实践积累起来的管理机械化大农业生产的知识和经
验、合理的规章制度,均以“老一套、旧框框、修正主义”等罪名而废驰;“精神万能”、
“制度无用”的思潮充斥一时。并以“三年不算帐钱也不会跑到外国去”为理由,一度取消了
经济核算和必要的统一报表, 为计划管理和经济工作上的“无政府主义”开了“方便”之
门,干扰和削弱了计划管理和经济工作。
1971年以后,虽然强调加强计划管理,计划股也编制了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各业务部
门却很少参与。计划写在纸上,但在执行时则必须听从各级行政首长的命令,很少执行计划,
失去了计划的控制和指导作用。
4.农场总局时期(1977年至1985年)
1977年恢复农场后,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
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农场重视和加强了计划管理工作。改变了过去
的生产无计划、管理无制度,只有听从各级首长的行政命令而进行生产建设的局面。全场做
到了远景有规划,年度有计划,季度和各生产阶段有指标,每月有安排,半月有布署。并在
职工群众中公布,使大家心中有数,克服了生产指挥上的忙乱现象,把计划指导生产变成了
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同时,建立健全了会统人员的各种表报和汇报制度,以便掌握各类计
划的实施情况。农场每季度、半年都要对各类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以便加强薄弱环节,
确保各类计划的顺利完成。
1984年,全场兴办家庭农场后,总局取消了生产计划中的指令性指标,实行指导性计划。
农场也相应地进行了改革,各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在农场、生产队计划指导下,根据各自条件
和能力,因地制宜,自主经营,安排年度、阶段生产计划和任务,以保证生产队和农场生产
计划的完成。
二、计划分类与编制
(一)计划分类
按其计划的有效期限大致可分为长期计划、年度计划、阶段计划三种。
1.长期计划。属战略性计划,时间一般有5年、10年或15年不等。是农场根据国家国民经
济的发展要求,制定的生产、技术、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的战略性规划。其主要内容是农、林、
牧、副、渔业和工业等各项生产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所需要达到的指标,土地利用、土壤改良、
水利建设、农业机械、职工生活和集体福利设施的建设和发展规模等总体设想。
2.年度计划。是实现计划管理的中心环节。它要保证长远规划的落实,又是编制当年各阶
段计划的依据。包括当年各项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农、林、牧、副、渔和工业等
的生产计划,技术措施;基本建设、劳动工资、财务、文教卫生和人口控制等计划,使之具体
落实到各个业务部门,成为统一、协调的行动,实现一年所期望的最终成果。
3.阶段计划。是根据备耕、春播、夏锄、麦收、秋收等各生产季节的农事活动编制的计划。
主要包括:生产任务、技术措施、时间要求计划;机械作业计划;人力、畜力安排计划;物资
供应和生产成本计划以及职工福利生活等的安排。
阶段计划是年度计划的具体化,它必须保证年度计划的实现。
(二)计划编制
1963年,农场根据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和东北农垦总局调整后的发展规划,组织各有
关业务部门研究,结合全场实际情况,提出计划设想,召集全场各业务部门、基层单位的领导
和业务人 员对计划设想进行讨论和审议,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根据需要与可能,统筹
兼顾,适当安排,综合平衡后编制出农场的规划草案,上报萝北农垦分局和东北农垦总局审批
后,做为正式规划下达和实施。年度计划。每年7至8月份开始收集资料,进行调查了解,广泛
征求群众意见,年终由场长主持各有关部门,对当年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根据萝北农
垦分局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指标和农场的长远规划,结合实际,提出下年度各业生产建设计
划指标草案。召开全场各部门、各生产单位领导和业务人员会议,对计划草案进行审议,并提
出修改意见,以达到更加切合实际、具体完善、切实可行。修改后经农场党委审批后,形成正
式计划,下达到各部门、各单位贯彻执行。同时,报送东北农垦总局、萝北农垦分局审批备案。
编制阶段计划时,必须对上一阶段完成年度和阶段计划情况,进行经济分析、总结经验,
找出差距,结合本阶段生产任务和农事活动,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阶段计划。
1984年,全场兴办家庭农场后,总局取消了生产计划中的指令性指标,实行指导性计划,
农场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各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在不违背农场、生产队的指导性计划的前
提下,根据各自的条件和能力,自己安排年度、阶段生产计划和任务,必须兼顾农场、生产队
计划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