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驻场机构第一节 邮电 萝北县邮电局驻农场红旗邮电支局自1956年建所至现在已历经 30个春秋了。
1956年5月16日,经萝北县邮电局批准,设立佳木斯青年集体农庄邮电所,只有工作人员刘
遵德一人,承办售票,收寄包裹、普通挂号、汇兑、报刊业务等。1957年,改名为萝北农场邮
电所。
1958年10月,农场和萝北县“政企合一”后,邮电所改为萝北农场七分场邮电所,负责
人张喜发。同年,由于大批转业官兵来场,邮电业务种类增加了话传电报和特种挂号信。
1963年,名山农场成立,邮电所更名为名山农场邮电所。同年9月,增加一名工作人员,
负责人纪英。并开展了市内报刊、信件、电报、特种挂号信函通知单等给据单式的投递工作。
1965年4月,邮电所原工作人员全部调出,重新调入2人,负责人马广田。
1966年10月,邮电所增设了机要通信业务,负责承送上级下发的文件材料和农场上报的
文件材料等。邮电所人员增至3人。
1967年5月26日,农场邮电所与名山镇邮电所合并为名山农场邮电支局,支局局址设在名山
农场场部。承担名山镇的投递工作和邮电业务,人员增至4人,支局长马广田。
1968年以来,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温洲等地大批知识青年下乡来场,邮寄业务种
类增加了电汇款、保价包裹、信函、航空包裹、信函、印刷品,还有快递包裹和国际平信。由
于业务种类和邮寄量的增加,局内人员奇缺,于1969年春,十二团抽调1名干部和8名知识青年
到支局从事邮电工作。支局长王官地,副支局长马广田。工作人员由4人增加到13人,对全团农、
牧业和工、副业连队实行了全面步班投递。在常言“30里地对面炕、60里地是邻居”的北大荒,
长期步班投递,使投递人员精疲力尽。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轻投递人员的劳动强度,上级
批给自行车4台,改步班投递为自行车班投递,投递单位44个。在原业务承办范围基础上,增加
了为顾客送钱、包裹、特种挂号信件;代办寄包裹、汇款、挂号信、特种挂号信的“三送四办”
业务,方便了顾客。
1970年5月,萝北县邮电局将名山农场邮电支局改称为“红旗”邮电支局。原名山镇地区的
邮电业务,又交回新建的名山镇邮电支局承办。
1971年10月,邮电支局迁往新团部。
1973年5月,王官地调离,马广田任支局局长。
1977年,知识青年大批返城,邮电业务随之减少,支局工作人员由13人减少到5人。
人员减少后,对农牧业生产队和工副业单位停止了乡邮投递,由单位指定专人到支局领取。
支局只负责场部周围18个单位的投递。
红旗邮电支局自建立以来,在上级局和农场党委的领导下,通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较
好地完成了上级规定的各项邮电业务,曾多次受到上级的好评。1971年被评为“合江地区邮电
系统先进集体”。1971年至1985年,除1980年外,连续14年被评为“萝北县邮电系统先进集体”,
1984年至1985年同时被评为“黑龙江省邮电系统标准化支局”。
附:1969—1977年乡邮投递路线图
历年报刊订销发行统计表
历年电报、函件、包裹、汇兑投递统计表
历年经营额完成情况统计表
1969—1977年乡邮投递路线图
0000173;[/$$p]
历年电报、函件、包裹、汇兑投递统计表
历年电报、函件、包裹、汇兑投递统计表
历年电报、函件、包裹、汇兑投递统计表
历年报刊订销发行统计表
历年经营额完成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