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妇幼工作 一、妇女工作1958年10月,分场建立妇联,到1962年,朱桂荣、刘焕蕊先后负责妇联工作。基层
单位建立妇代会,设兼职主任1人和委员若干人。这时期妇联工作主要是:组织家庭妇女参加集体生产
劳动和扫盲识字夜校,开展勤俭持家活动。全场了82名妇女中有50%走出了家庭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有
30%的妇女坚持在扫盲夜校学习。
1963年,名山农场建立后,妇联工作合并到工会,设妇女干事 1人。到1968年,朱桂荣、王淑清先
后任妇女干事。1969年兵团时期,妇女工作由团政治处组织股负责。初钊兰、李兆玲、陈惠蔚、王柏琴、
赵云珍等先后负责妇联工作,生产队成立家属委员会,凡有劳动能力的家属都组织起来,参加集体生产
劳动。每人划给3亩土地,所需生产资料和资金,采取自筹和公助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这样可以解决部
分人口多、劳力少、收入低的职工家庭困难。增加了职工家庭收入。1977年,恢复名山农场后,设妇联,
曲桂华任副主任。1979年,场工会恢复后,妇女工作并入场工会,设女工干事1人,基层分会设女工委
员1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工作着重点的转移,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妇女工作的方针,维
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开展了“三八”红旗手和“五好家庭”竞赛活动,使全场妇女真正成为生产建设
的“半边天”。
二、历届妇代会
第一次妇代会,于1960年3月14日至17日在场部召开。到会代表45人,列席10名。朱桂荣作妇女工作
报告,党委书记孙占一到会讲话。与会代表讨论并通过了给全场妇女的倡议书,会议表彰了先进、选举
产生了新的妇女联合会,委员如下:
朱桂荣 赵淑兰 杨玉明 聂淑英
董秀玲 郭秀英 郝文英 陈凤英
孙庆英
第二次妇代会(十二团妇代会),于1975年12月8日至10在新团部俱乐部召开。到会代表177人。政治
处主任刘文致开幕词。团委和少先队代表向大会祝词,团党委常委、副政委宋福清作妇女工作报告。团
长徐永太代表党委讲话。会议进行了典型经验介绍,通过了给全团妇女的倡议书,张冠军致闭幕词。选
举产生妇女联合会,委员如下:
陈笑华 高瑞兰 王柏琴 黄淑英
曲桂华 何莲莲 谢志培 荆淑珍
成秀英 季福金 池美霞 张美玲
蒋雅润 邵震玉 牟云芝 潘彩芹
阎树霞 刘玉条 滕淑华 焦茂花
盛云英 俞 政 晏梅香 刘淑芳
汤 杰 鲁爱康 刘桂兰 黄淑芝
胡芬兰 刘志萍
第三次妇代会,于1977年8月6日至7日在场俱乐部召开。到会代表200人。何莲莲致开幕词,曲桂华
代表前届妇联作工作总结报告。会上学习了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公报;听取了典型经验介绍;党委副书记
杨志琦到会讲了话。通过了给全场妇女的倡议书,刘艳玲致闭幕词。选举产生了新的妇女联合会,委员
名单如下:
曲桂华 何莲莲 刘艳玲 汤 杰
黄淑英 李芸莉 赵海莲 季福金
许凤英 何永华 谢志培 王菊芳
荆淑珍 张惠菊 朱秀兰 廖庆秀
徐 晶 邵震玉 牟云芝 潘彩琴
张美玲 沈 珉 鲁爱康 黄淑芝
刘淑芳妇女联合会常委由9人组成:
曲桂华 何莲莲 刘艳玲 汤 杰
黄淑英 李芸莉 赵海莲 季福金
许凤英妇联副主任:曲桂华
三、托幼工作
1959年分场时期,托幼工作由于条件所限,仅场部有托儿所,入托儿童16名,保育员2人。当时只收双
职工子女入托。为了解放女劳动力,生产队办季节性托儿所,农忙入托,农闲停办。1963年名山农场建立
后,全场办起了10个托儿所和1所季节性托儿所。保育员增加到15名,幼儿入托率达45%。托儿所的条件和
设备都有了改善。
1978年,全场有托儿所22所,入托幼儿678名。入托率达60%。1979年,农场成立儿童、少年委员会,
下设儿少办公室,各基层单位成立儿童保教组织,从此,托幼工作受到重视。托儿所的环境,设备、保
教人员的培训以及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等方面得到了改善。场托儿所设专职保健医生,生产队托几
所也都有兼职保健医生。定期对保教人员和入托儿童进行健康检查。对有传染病的保育员调离现岗位,
对有传染病的儿童进行隔离治疗。在幼儿教育方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幼儿年龄,分大、中、小
3个班,进行形象教育,如看图、识字、识数、教唱歌、讲故事、学跳舞、做游戏开发幼儿的智力,并加
强文明礼貌教育,使幼小的心灵打上美的烙印。增设了秋迁、压板,滑梯、转盘等体育器械,开展了适
合幼儿特点的各种体育活动。1984年托儿所改为幼儿园,配备4名专职幼儿教师,开展语言、常识、计算、
音乐、体育、美术等6科教学,使幼教工作逐步向正规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历年托儿所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