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小学教育 1958年在分场部(现八队)、二队(观十四队)、三队(现十三队)、五队(名山镇)先后办起
小学,共有教师10名,教学班12个。因学生少,教师和教室不足,采取复式教学方式。
1963年名山农场成立后,教育逐渐步入正规,学校规模逐渐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到
1966年小学增加到8所,教学班34个,学生由200人发展到521人,教师51人。1964年8月开始办
初中。招生一个班,学生32人。
1966年至1968年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学生纷纷成立
起名目繁多的“红卫兵”组织,进行停课闹革命。大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学校领导和教师
被诬为执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急先锋,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批判和诬陷。
1969年十二团组建后,教育形势有了好转,各生产连队都办起了小学或初中学校。由于师资
不足,教学质量不高。
粉碎“四人帮”后,经过拨乱反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教师业务和文化培训,建立健
全各项规章制度,教育质量迅速提高。1980年对教育网点进行了调整,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全场
21所中、小学校只保留一中、二中、名山木材厂中学(附设小学班),其它队办中学一律撤销。19
82年秋,农场停办普通高中。
1981年1月在老场部修配厂旧址,建立职业高中。开设农机、农学、林学、土建、畜牧兽医、
师资等6个专业。到1985年共招生2,618人,其中一年制学生269人,三年制学生2,349人。
为提高教学质量,在普及小学教育的基础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办初中。1981年
筹建一中大楼,1982年9月1日,教学大楼正式交付使用。建筑面积3,164平方米,设24个教学班,
容纳1,200名学生,是名山农场第一座楼房。由于农场初办职业高中,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都很有
限,容纳不了当年初中毕业的学生,1984年秋一中恢复普通高中。
1985年底,全场中、小学21所,其中小学校18所,中学3所,普通高中班4个,职业高中一所。
附:历年小学教育情况统计表
历年初中教育情况统计表
历年普通高中教育情况统计表 1981—1985年职业中学教育情况统计表
历年小学教育情况统计表
历年初中教育情况统计表
历年普通高中教育情况统计表
1981——1985年职业中学教育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