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教师队伍

第三节 教师队伍


建校初期,主要从职工和家属中抽调文化较高的任教师。由于缺乏经验,教学水平低、质
量差。教师培训主要是:在职业余学习和利用寒暑假参加萝北县教研活动。平时中心校每周半天业
务学习。由于小山屯,名山合并到农场后,地方教师调入,再加上大、中专毕业生不断分配来农
场充实教师队伍,使师资力量不断加强,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教师被揪斗,下放劳动。农场从下乡城市知识青年中选拔一批青
年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到1977年,教育形势刚有好转,大批知识青年教师开始陆续返城,造成
了整个农场一时间教师极缺的现象。由于缺教师,有些单位几乎停课。在这种情况下,农场党委
一方面抓紧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使下放劳动的教师重返教育岗位。另一方面,抓紧在全场范围内
招考教师,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选拔教师。为使新任教师胜任教育工作,农场于1977年至1979年,
每年都举办一期新任教师培训班。每期一个月,25人。经过学习后,分配到各学校任教。另外,
还利用寒暑假集中办学习班,同时抽调在职教师参加管局组织的英语、语文、数学、物理、政治
教师短训班共20多人次。为了农场长远建设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从1980年开始,先后选送16名在
职教师函授,4名在职教师进中等学校进修学习。又通过内招的办法,经考试录取12名在职小学教
师参加鹤岗内招的中师班学习;又批准9名同志参加在职函授和电大学习。由于农场重视了师资的
提高工作,才使农场教育能在条件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得以恢复和发展。从1978年国家开始允许应
届高中毕业生报考大学以来,农场学校共考入大专院校学生16名,中等专业学校20名,考入管局
重点高中60名。
从1971年到1976年采取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选送“工农兵”学员269
名,到大、中专院校学习。详见下表。
1971——1976年选送“工农兵”学员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