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职工教育

第四节 职工教育


农场的职工教育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从建场至“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6年以前,职工教育由场工会负责,设专职文化教员,进行业余文化教育,开展扫盲和文化
知识学习。专业技术学习由各业务部门自行组织实施,不做统一安排。
二、“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化大革命”期间职工教育基本停止。只有各业务部门,利用冬闲
搞些专业学习,主要是机务驾驶员和包车组长学习班。
三、三中全会以后
198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中发[1981]第8号)。
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以来参加工作的青壮年职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技术补课。根据上级指
示,农场成立了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主任张家英,副主任张绍财、郭建廷、姜连惠,并设办公室。
职工教育办公室与教育科合属办公。职工教育由工会转到教育科。职教办根据上级规定,从1982年底
开始抓青壮年职工文化补课和干部培训。制定了初中文化补课五年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共成立初中
文化补课班和扫盲班35个,聘请兼职教师45名,学员1,150名,集中补习了语文、数学两门课程。19
82年至1982年两年冬,每个学员平均授课150至200小时。补课期间,管局组织了两次统考,第一次统
考共参加502人,其中语文及格的有142人,数学及格的有95人,双科及格65人。第二次统考共参加37
6人,其中语文及格170人,数学及格251人,双科及格128人,全场共有250人取得了初中文化补课合格
证。占应补人数的20%。1985年,农场职工教育委员会又进行了第三次补课和考试,参加补课的1,1
00人,通过考试,95%的人取得了合格证书。
技术补课由各业务科室组织实施。机务科举办包车组长、驾驶员业务培训班10期,培训555人次,
平均每人达200小时。1979年后,对在职干部和职工主要采取代培、函授、电大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由业务部门推荐,通过考试合格才能外出进修和培训。到1985年共有263人外出学习,其中代培33人,
进修41人,函授187人,电大2人。
为培养农业技术人才,从1985年秋开始,在职业高中成立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名山农场分校,
当年招收学生2个班68人,学制三年。历年职工外培、进修、函授、电大等学习情况,详见附表。
1979——1985年职工培训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