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张冠军传略
第七编 人物
第一章 人物小传
第一节 张冠军传略
张冠军,原名张发顺,曾用名张鸿均,男,汉族,河北省束鹿县人。生于1914年9月,家庭出
身中农,本人成份军人,高小文化。1940年3月参加革命,194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冠军青年时代学过徒。早在三十年代末期,就接受了进步思想,1940年3月,奔赴革命圣地
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转战华中、华东、东北、海南岛等
广大地区。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区队长、副营长、营长等职;建国后历任团炮兵主任、副团长、
团长、炮兵副师长、师炮兵司令员。
1958年他所在的预备七师集体转业到北大荒,组织上为了照顾他,把他留在河南,1959年转业
到郑洲市铝业公司任副经理。张冠军不贪图舒适、安逸的环境,坚决要求到条件艰苦、气候寒冷的
北大荒来安家落户。1960年他来到了黑龙江垦区,先后任合江农垦局佳木斯肉联厂党委书记,合江
农垦局兴隆配件厂党委书记,1963年1月,任东北农垦总局萝北分局副局长兼名山农场党委书记。组
建兵团后任十二团副政委,1979年11月,任名山农场顾向。
张冠军热爱农垦事业。1963年调到名山农场任党委书记后,就一心扑在农场建设事业上。不论
盛夏还是严冬,他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第一线,在群众中进行调查研究,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
工作,同广大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同甘苦、共患难,在名山大地上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深受
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1963年,农场刚刚经过三年自然灾害,各项生产任务都很紧张、繁忙。张冠军看到职工在田间作
业时间长、休息不好,就强调各级领导一定要关心职工群众生活,保护机务人员的劳动积极性。他还
提出把汽油桶腾出一些来,刷净,加上热水,使拖拉机手作业回来后,能洗上热水澡。他看到农具手
在翻地时,扶大犁最艰苦,不少人得了风湿性关节炎。便指示有关部门用狍皮、狗皮做成皮裤、皮垫,
给农具手穿用。张冠军对自己严格要求,从不搞特殊,为干部做出了好样子。有时下基层,生产队干
部看到老书记年大体弱,便要炊事员做些可口的饭菜给他吃,他总是婉言谢绝,在食堂和大家一起就
餐。有一次场里换些大米准备分给场领导,张冠军知道后把这些大米送到医院和机关食堂,给病号和
职工吃了。张冠军坚持原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他处处顾大局,识整体,尊重地方党政领导,正
确处理场社关系。他对办好农场提出过许多宝贵意见,采取过许多有效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
张冠军谦虚谨慎,善于团结同志,在他担任农场主要领导期间,坚持集体领导原则,发扬民主作风,
遇事同群众商量,工作敢于负责,从不揽功推过。在“文化大革命”中,虽然他蒙冤受到批判,但始
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在困境中,敢于承担责任,保护干部、保护群众,
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党多做工作,充分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以自
己的实际行动为四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他身患重病后,不忘党的工作,不忘农场建设,直到临终前,
还嘱托在场的领导,要加强农场的政治思想工作,加强农场的经营管理,要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
1980年12月5日,终因癌症晚期,医治无效,在宝泉岭管局中心医院逝世,终年6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