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章 回忆录

第八编 附录

第一章 回忆录



王震部长关心我们的生活
1959年5月18日早上,我们铲了一阵子地后,正在食堂吃早饭。突然来了三辆小汽车,车停
下后从第二辆车上走下来一位慈祥的老同志,他面带微笑的走到蹲在地上闷头吃大


双手拍拍他的肩膀,问到:“老同志,吃这大糟子还行吗?”老于头抬起头来,咧开掉光牙齿的嘴
笑了笑……。“首长,这几天我们场的磨坏了,又忙着锄草,全靠吃国家拨给的高粱米、大碴子”。
还没等老于头答话,正在卖饭的食堂管理员(当时叫司务长)金海楼同志忙赶上来抢着回答。首长
马上严肃起来,“这怎么行啊: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说着
他弯腰从地上端起咸菜盘子,左手拿起一根手指头粗的咸萝卜条,继续说到:“你看,这萝卜条
切细点,放上辣椒炒一炒,不是挺好吗”!“部长!您好”!指导员张金恒同志挤开众人,打断了
部长的话,伸出双手紧紧地握着部长的手,边握边说:“刚接到场部通知,说部长来我们队视
察,哪知您这么早就到啦,我们也没……”。他是听到消息跑步赶来的,激动得流下了幸福的
泪花。说着伸胳膊擦下脸上的汗水。
“你是预一师的吧!”“是!是!”张指导员惊喜交加。我们都纳闷,王部长您怎么知道我们指
导员是预一师的呢?我们场大都是预七师的,只有张金恒、刘四等几名同志是从预一调师来的。部
长接着说:“昨天听刘海(当时萝北县委书记、萝北农场党委书记)讲,你们搞得不错吗!当年开荒,
当年就收了10多万斤粮食,还接来了10多个战士的家;不过还得关心一下战士的生活,你们要自己
种菜、养猪,还可以组织几个战士下江打鱼,改善职工生活,职工们的生活费每月不要超过6元。”
听了王部长的话,我们都非常感动。部长那么忙,还这样关心我们,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扎根北大
荒,把农场建设好,要多开荒、多打粮,支援国家建设,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首长的关怀。
随后王部长又到江边视察,询问了黑龙江上打鱼的情况,老工人岳文生同志拿来一杆子快钩,
给部长反映,黑龙江上不让下快钩,说是快钩打鱼怕伤幼鱼。其实快钩只扑大鱼,绝不会伤害幼鱼。
因为鱼大影水,钩才往鱼身上贴,才能扑住,小鱼不影水,钩再快也伤不着。王部长听后点点头
说:“只要不伤小鱼你们就下吧”!从此,黑龙江就不禁止下快钩了。王部长听完介绍还亲自到船上
撒了几网。晚上我躺在被窝里怎么也睡不着觉,王部长的身影老在我眼前出现,他那慈祥的面孔,连
他那声容、笑貌都在我脑子里闪动……。我从铺上爬起来,点上小油灯,连夜赶写了一篇题为“牢记
王部长的教导,扎根北大荒”的报道。第二天寄给合江农垦报社。这是我有生以来在报纸上发表的第
一篇稿,可惜“文化大革命”中报社寄来的剪报丢失,连当时的日记也找不到了。
回忆垦荒片断
张 永 财
佳木斯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光荣第一队
1955年,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团市委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发出的“上山下乡”
的伟大号召,在“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赴萝北垦荒的影响和带动下,于10月份开始组织佳
木斯市青年志愿垦荒队,由团市委具体负责垦荒队的组建工作。
团市委发出号召后,全市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都积极响应和拥护,在短短的几天内,就有
300多名男女青年志愿报名参加垦荒队。同时,全市人民对广大青年的这一行动给予热情的支持;
各厂矿、机关的干部、工人和全市人民积极捐款,大力支持广大青年为开发边疆、建设边疆而赴
萝北垦荒。
市委、市政府考虑财力、物力和时间等因素,第一批垦荒队员定为41人。而报名人数竟达到
300多人,并且都坚决要求参加第一批垦荒队。团市委通过政审(家庭条件及出身)、体检和调查了
解本人去边疆的动机、决心的大小等,最后选出40人(其中男33人,女7人)为第一批垦荒队队员。
并抽调原佳木斯市四丰乡四丰村党支部书记杨振和同志到垦荒队任队长,组成了“佳木斯市青年志
愿垦荒队光荣第一队”。
誓为全市人民争光
1955年11月4日晚,团市委在佳木斯市电机厂俱乐部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会,团市委书记刘文斌
同志主持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各工厂、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
等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举行了授旗仪式,刘文斌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团市委和全市人民,
把一面绣有“佳木斯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光荣第一队”的队旗授给垦荒队,队长杨振和代表垦荒队接
旗。并代表全体垦荒队员向市委、市政府、团市委等领导、全市父老乡亲和青年朋友们表示了决心,
一定扎根在边疆,为开发边疆、建设边疆贡献出自己毕生的力量,誓为全市人民争光。
踏上征途
1955年11月5日,天气晴朗,有点西北风,初冬的天气,早晨寒意较浓,这天我将终生难忘,因
为这天是实现我垦荒宿愿踏上开发边疆征途的第一天。垦荒队员们都起得很早,整装列队到了车站,
登上了北去的列车,告别了故乡和亲人,踏上了征途,一路欢歌笑语,在我们的欢笑声中,列车驶
进了鹤岗站,即列车的终点站。我们下车稍事休息后,又转乘汽车继续前进,汽车驶过宝泉岭以后,
道路逐渐难走,有很多地方还得人下车推着汽车才勉强通过。到凤翔后,受到了萝北县委、团县委、
各部门负责人的热烈欢迎和接待。当天下午四点多钟,终于到达了我们所盼望的垦荒目的地一一佳
木斯农场,并渡过了我们难忘的垦荒第一夜。
翌日,大家起得很早,集体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熟悉和了解,大家看到住处周围都是各种树木和
杂草,根本没有道路。我们打着队旗来到了黑龙江边,沿岸树木茂密,远望经霜后的柞、椴树叶,一
片火红。我们又从名山岛上游断流处登上了名山岛,岛上的景色更加秀丽。在岛上开了个座谈会,赞
美祖国绚丽多姿的大好河山,畅谈了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重大意义,憧憬美好的未来和今后工作中
各自的决心。接着还进行了歌舞等活动,玩得非常愉快,至晚方鸭蛋河打草
1955年11月9日、队长杨振和给我们做了打草工作的战前动员。他说:咱们是佳木斯市选派来的垦
荒队员,开发边疆的决心大、热情高,都做了准备吃苦、勇于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要用我们的双
手来描绘和点缀我们的第二故乡,并在这块土地上安家立业,这非常好。但也要看到我们今后的困
难,工作多、任务重、干活累、有时可能吃不上饭,住的条件就更差了。我们现在住的地窨子是先
批来的老工人给我们盖的,冬冷夏热。今后佳木斯还要来第二批、第三批……新战友,和我们共同
扎根在这块土地上。总住地窨子行吗?更不能男女老住对面铺啊!所以我们要打草、伐木,今冬要做
好一切准备工作,开春后,我们一手抓开荒种地、一手抓建房,力争尽快改善我们的环境和居住条
件。接着又讲了一些打草注意事项和要求。散会后大家都忙着安刀、磨刀等,做好打草前的准备工
作。
11月10日,我们打草的20多名男队员乘坐马车出发了,到60多里远的鸭蛋河口打草,马车跑了
五个多小时才到,这里没有别的房子、只有一个不大的打鱼房,我们20多人就和打鱼的张大爷挤住
在这里。在外边搭了临时锅灶,吃饭时每人盛些饭菜找地方吃,筷子是用苕条做的,现用现做,即
方便又卫生。
张大爷很会讲故事,我们都非常愿意听,每天晚饭后,都围坐在张大爷的周围,听他讲故事。
他即能讲历代的历史故事,也能根据天时地利、触景生情的编讲各种故事,而且编讲的绘声绘色,
十分动听。他问我们说:你们知道这条河为什么叫鸭蛋河吗?我们表示不知,他接着说:这条河的河
床多弯,有些河床弯曲得像大大小小的鸭蛋,故名鸭蛋河。北大荒这地方即富饶又荒凉,这里有三
多、一少、一大。莲花泡、鸭蛋河、黑龙江里的鱼,晚间在水中划船,用棍子敲船帮,有些鱼可跳
到船里,可见鱼多;狼成群、狍子成帮、野猪成队、“黑瞎子”摇摆着笨重的身躯随意乱逛,可谓
野兽之多;夏季小咬、蛟子、瞎蠓多,早晨小咬、中午瞎蠓、晚间蚊子,三班轮流向你发起进攻,
使你防不胜防无法躲避,只能处于被攻地位。这里俗有30里地对面炕,60里地是邻居的说法,足可
说明地广人稀、幅圆辽阔,故有北大荒之称。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便是对北大荒的
真实写照和赞美吧:
打草的地点离我们住地不远,是一片漫洼地,生长着茂密的大、小叶樟。每天我们都争先恐后
的尽力割草,谁也不甘落后,每人都能完成任务,进度很快,没几天我们就完成了任务,告别了张
大爷,胜利的返回了基地。
候家沟伐木
1955年12月4日,为解决盖房子所需的木料、经林业部门批准,决定到位于现延军农场附近、
小兴安岭边缘的候家沟伐木。候家沟当年被山火所烧,都是火燎杆木头,我们伐的都是柞树、桦树和
杨树。伐木消耗体力大,为减少大家疲劳、加快伐木进度,每天中午饭都送到伐木点上,12月12日这
天,炊事员送的大米饭,但却忘了带碗,怎么办呢?伐的是火燎杆木头、身上、手上、脸上、除牙齿之
外都是黑灰,我灵机一动,用当年新长出的柞树叶,几片连接起来,把饭包起来用手捧着吃,即无汤
又无水,吃几口饭,再吃一口雪,我们就这样吃完了这顿“抓把”饭。
12月18日,开始抽出一部份人来进行串坡倒套子、归楞,把木头从山上拉下来,然后归集在一起以
备运回。倒套子的牛大部不太听使唤,王美一同志大高个,赶着一付套子,这天拉了一根大木头,牛
很费力,走到半山腰时牛爬在地上不走了,任你怎样抽打,就是不起来,王美一同志气得没办法,用
嘴使劲咬牛的尾巴根子,牛疼得受不了,才起来拉着木头向山下跑去。
候家沟伐木,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但我们大家的情绪都很高,干劲都很足,任务完成的比较顺利。
第一次见到狼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后来搬到佳木斯市,对农活懂一些,在垦荒队担任生产组长。1956年3月16日
这天,天气晴朗,风和日嗳,队长派我去察看荒原,我从队里借了一支“七九”步枪,独自向荒原走
去。当我走到离住地3里多地的一片荒草甸子上,有几株大桦树,距我30多米远的地方,出现了一只两
耳尖尖、长脸大嘴叉、尾巴拖着地,在那站着看我,初见我以为是条大狗,又一想不对,这里哪来的
狗呢!和别人介绍过的狼不是一样吗!我确认它是狼,但我并不怕,因为我手里有枪。我举起枪刚要打,
狼却不见了,我走到狼站过的地方去找,没有找到。我爬上身边的一棵大柞树向四外看,也没有看到
狼的踪影。我下树后继续去验荒,我每走一段路都要回头看看,怕狼从后面偷袭我,但一直没有发现
狼。我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狼的嗅觉特别灵敏,我带着枪它是不会靠近我的。
验完荒场回来走到一条水线的地方,杂草已被荒火烧光,我看到离我200多米远的地方坐着一只
狼,我往前走几步,它也起来往前走几步,我停下它也停下坐着看我,这样三、四次,我打开枪机
保险,举枪照着狼就是一枪,这下狼才四蹄蹬开没命的跑了。
无米之炊的野餐
1956年5月7日,我带着一个组到江边名山桥沟里打草,下午一点多钟了,送饭的还没有来,大家
干了一上午,又累又饿,我说:送饭的可能找不到咱们,不会来了,咱们到江边打鱼窝棚去看看,能
否找到点吃的。到江边一看,打鱼的赵大爷已经吃过午饭,没剩什么吃的东西,也因口粮吃完准备下
午回家去取。赵大爷说:你们既然到了我这里,也不能让大家饿着肚子,这样吧,我鱼囤里有鱼,你
们自己炖鱼吃吧!也比饿着肚子强。随即给我们捞了7条鲤鱼,足有30多斤,赵大爷不要钱,我说:这
不行,您打鱼也不容易,给了他5元钱,预计与当时的鱼价差不了多少。于是,我们大家动手,很快
就把鱼炖好了,开江鲤鱼味道十分鲜美,也是我们来边疆后第一顿无米之炊的野餐,大家吃得十分香
甜,也都吃得很饱。
石灰窑打草
1956年7月22日,队里决定由我带领28人去石灰窑打草,派3台马车去送我们。
23日晨2点多钟我们出发了,走出3里多路,天就阴了,满天乌云,伸手不见五指,无法看清道路,
我跳下马车,提着马灯在前边照路,继续前进。没走多远,雷电交加,接着下起了瓢泼大雨。我同大
家商量,怎么办!回去虽然近,但我们都浇湿了,还不如前进,咱们即然决心来开发边疆和建设边疆,
就得准备吃苦,淋点雨算什么,当做老天爷给咱们来个淋水浴吧!大家都同意继续前进,还好,雨下了
30多分钟就不下了,天也放亮了。
这次打草是有定额的,每人每天250捆,多打多挣钱,因此提前完成了打草任务。
佳木斯市第二批垦荒队员来场
1956年4月22日,佳木斯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光荣第二队68名队员在队长刘清玉、副队长谷凤林的带
领下,乘坐了3台敞蓬汽车来到了我们的驻地一一佳木斯农场。第二天召开了欢迎会和座谈会,由第一
批队员向新战友介绍了来这里后的生产、生活等情况。晚上举行了联欢会。
荣归国营农场
我们自来萝北开荒建点,生活等各方面都非常艰苦,困难很多,开荒没有机械,只能用马拉犁开
荒,进度很慢,到1956年7月仅开荒200余亩。在此期间,国营宝泉岭农场派出一支拥有大、中型机械
100余人的远征开荒队来到我们农庄(1956年5月我们改称佳木斯青年集体农庄)周围进行开荒,仅3个多
月的时间,就开荒5,000多亩。为了统一荒地发展规划,便于管理,经黑龙江省农管厅批准,于1956年
9月10日,将佳木斯青年集体农庄、宝泉岭农场远征开荒队、萝北县莲花劳改农场(现14队前身)3个单位
合并,组成了宝泉岭农场莲花分场。我们开荒队员从当年4月份补发工资,从此,我们都是国营农场的农
业工人了。
(本文作者系佳木斯第一批垦荒队队员,曾历任农场生产队队长、指导员、支部书记等职,现任萝北
农业支行红旗营业所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