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八节 战荒原,创家业

第八节 战荒原,创家业



农场境内的荒原,系小兴安岭余脉的一条条荒山土岗,荆棘丛生,柞,桦,榆树错杂相间,
开荒,必先清理荒场。烧荒受季节限制,又有毁林的危险,一般不能采用。唯一的手段,是人
工砍伐,艰难可见。开垦时,拖拉机手不但在坎坷不平的荒野里颠簸,而且还得一面精心养护
机具,一面用手扒、绳拽排除树桩、草墩等障碍物。他们的双手常常血泡累累,仍坚持轮班
苦战。
转业官兵到场时,正值春播大忙季节。他们顾不上“安家”,适时投入抢播战役。当时由
于农机具不配套,犁多耙少,重耙更少,许多新开垦的土地无法平整,机械不能播种,农时又
紧迫,播种就主要靠人力。各种工具都用上了:在刚犁过的大垡片上(大家诙谐地称它为“狼
牙山”),有用木棍捣窝下种的,有用镰刀、铁锹破土下种的,有用锄头开沟条播的。许多人
脱下大沿军帽装种子,誉称“帽播机”,也有脱下军裤,扎住两个裤腿,装上种子,称为“裤
播机”。当时,就用这些形形色色的“土机器”,适时播下近万亩大豆。秋后,由于收割机械
很少,又全凭人工收割,集堆、脱粒。这一年,播种大l2.5万余亩,收获200多万斤。
创业。安家。这个“家”十分艰辛。大家住在用小杆、柳条搭的窝棚里。睡地铺,仰面见
星星,就给这窝棚起名叫“望星屋”。门口有狼出没,就把镰刀枕在头下。挂锄期,盖起一批
苫草土屋,度过了第一个严冬。
带家口的同志,分别住在老乡家里,跟老乡南北炕相对,炕宽的就住上两家三家,中间用
箱子一挡或用床单一挂,就是独立门户了。转业官兵保持着部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与老乡
建立了鱼水之情。
“英雄解甲重上战场!”这句名诗是当年生活的最好概括和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