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章 建立分场,实行三级管理

第四章 建立分场,实行三级管理


在“大跃进”的左倾思潮影响下,场领导贪大求急,提出了一些过高的指标,采取了一些
过激的措施。在管理体制上,建立三个分场,实行三级管理,把机关的股改为科,俨然支起“
大场”的架子。一分场是畜牧分场,把原有的畜牧队分成鸡队和猪队,连同一队,二队划归其
领导,作为饲料基地。分场场部设在营区。场长张占军,书记胡宜之。二分场设在解放村。场
长由总场副场长孙悦祉兼,书记吴庆丰,辖三、四、五队。三分场设在二道岗。场长由总场副
场长祁彦祥兼,书记吴佩云,辖六、七,八、九队。1960年5月,又在白桦、南墙子建立十队、
十一队,增设四分场;场部设在九队。场长于茂亭,书记姚铭先3辖九、十、十一队。
分场,设会计、出纳、统计,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分场成立后,开设小饭馆,办副业,对
开辟财源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领导层次多,管理人员增加,管理费用随涨,对农场经济仍无
补益。同时,比较成熟的生产队领导干部,大都被抽调到分场,基层领导力量相对减弱,加之
分场一级又无力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如机车维修、物资调配、运输支援等,仍然依赖总场
解决,这对农场的总体领导来说,是弊多于利。因为,增加一个领导层次,一次上通下达的事,
要往返周折两次。再加上交通不便,通讯设备落后的情况,反而会助长官僚主义。
实践证明,当时只有十一个生产队(后减为九个),耕地面积不到十万亩的小场,设分场拉
大架的做法是错误的。当时副场长孙悦祉曾提出;“管理机构宜简不宜繁。”不同意建立分场。
可是,在1959年中央庐山会议反右倾的思想指导下,孙悦祉受到严厉批判。
分场三级管理体制,一直延续到1962年之后,在全国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时,才陆续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