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改善经营管理

第二节 改善经营管理



1962年冬,改为场与生产队两级核算,各生产队都配备了专职会计。在场党委的统一计划
下,由各生产队单独进行成本核算和班组核算,推行“三划一单”(年度计划、阶段计划、作
业计划和派工单)的计划管理,加强了劳动定额和物资管理,提高了基层干部和广大职工当家
理财的责任感,改变了那种“物资向上要,用钱向上报,成本不计较”的单纯生产观点,加强
了财务计划管理,制定各级审批权限,使物尽其利,财尽其用。
为进一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普遍实行了“三包一奖四固定”的责任制。三包,即以生产
队为承包单位,对本队的产量、工时和直接成本,进行承包,对场负责,四固定,即是把生产
队所属的土地、劳力、机械和畜力,固定给承包单位使用,一奖,即超产奖。承包单位超额完
成生产计划,超额部分的40%留给生产队,生产队用其中的二分之一奖给职工,二分之一为生
产队积累。
包、定,奖生产责任制,到1963年又具体分为如下几类:(一)推行评工评分,按分得奖。
①集体包工、个人按件计分,②集体包活,个人活评,⑧个人计件,按件记分,④按时(或天)
计分,⑤基本工资加奖励。(二)在阶段或年度终了时,按条件进行总评,分出等级,按级得奖。
一般,一等占20%,二等占50%,三等占30%。总的来说,农业生产队共有两种奖,即产量利
润奖和阶段作业超产奖。
基本工资的形式于1963年作了新的规定,除管理人员、机务人员、农业工人和服务性工人,
一律实行基本工资月薪日计(


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较好地结合了起来,加上强有力的政治思想教育,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的
生产积极性。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至今仍在延续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