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第四节 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随着经营方针的调整,土地使用进一步合理。1961年以前贯彻“以大豆为纲”,历年大豆
播种面积都超过总面积60%。中共中央东北局农场会议后,改为“以粮为纲”,粮豆播种面积
逐步调整。到1964年,小麦播种4.6万亩,大豆播种3万亩,小麦占总播面积的60%。这样,土
地可以合理换茬,秋翻地成倍增加,为来年生产争得主动,为适时播种创造了条件,改变了历
年春播时的被动局面。
机械化综合灭草,是科学种田方面的一大进展。历年草荒,严重影响单产的提高。1963年
之后,抓住主要矛盾,在“管”字上狠下功夫,机务作业要求标准化。对大田作物采用播前灭
草、苗前耙、苗期耙、蒙头土和中耕培土等措施,进行综合灭草,效果卓著,为大田管理闯出
了新路子。过去老乡说“哪块地草高是农场的”;现在说“哪块地苗壮是农场的”。
培育和推广良种,保苗保株是提高单产的重要措施。历年沿用的麦种秃不齐、合作二号等,
多年种植,混杂不纯,出现成熟期早晚不一,影响产量,后来改用东农101和松花江7号等良
种。良种调入后,先由良种队培育试验,再向生产队推广。基本杜绝了盲目引进品种,造成经
营亏损的事件(如1959年引进辽宁白马牙玉米种,使2.1万亩玉米绝产)。
合理增施化肥,是提高单产的有力措施。1962年全场仅施化肥53吨,大豆亩产84斤;1966
年全场施化肥180吨,为1962年的三倍多,大豆亩产提高到143斤。由于加强了科学种田,从而
使小麦亩产达301斤,大豆亩产为153斤,粮豆平均亩产达236斤,创造了建场以来的最高纪录。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畜牧业和工副业也得到相应发展。1963年上缴肥猪196头,比畜牧
业大发展的1961年多78头,1966年上缴肥猪920头,是1961年的2倍。到1966年,畜牧业和工副
业的生产总值达到81万元,为全年总产值209万元的34%。
实践证明,“以粮为纲,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是正确的。有了粮食,畜牧才有饲料,副
业也才有原料。否则,便失去了发展的前提。而贯彻正确的方针政策,还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
尊重客观规律,运用好天时地利,转变不利因素才能创造出好的成果。